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 食用菌选种育种技术教学目标:掌握常规菌种筛选技术;掌握孢 子分离技术;基本掌握诱变育种和细胞质融 合育种技术。 教学重点: 组织分离技术、孢子分离技术二、有性繁殖 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孢子核基因的不同就决定了其所萌发成的单核菌丝的不同性别。有性繁殖根据进行质配的单核菌丝的性别,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同宗结合: 1.初级同宗结合 由单个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全,无需亲和性,很快发展成双核菌比体,并通过锁状联合增殖。每个细胞内的两个核没有遗传上的差别,均能形成子实体。2.次级同宗结合 减数分裂后4个子核,“雌雄”两两相配分别通过孢子梗(小梗)进入孢子,形成2个含有异核的孢子。这种担孢子一旦萌发,初期为多核,随之产生隔膜,将每一个细胞分隔成只含有2个核的细胞。顶端细胞核又不断再进行分裂,到一定程度又再被横隔成每一细胞内只含有2个核的菌丝,周而复始。这种双核菌丝具有结实性,称之为次级同宗结合。(二)异宗结合 异宗结合是一种“雌雄不同株”自身不孕的有性生殖方式。在担子菌亚门中,异宗结合占90%,主要有两种形式。 1.二极性异宗结合 一部分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雌”、“雄”之分,通常用“+”、“-”表示。唯有两条性别不同的菌丝进行交配产生的双核菌丝,才具有结实性。2.四极性异宗结合 由同一子实体所产生的担孢子萌发的菌丝间进行交配时,唯有1/4的交配组合能产生可孕的双核菌丝。第二节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萌发,经历菌丝体、子实体阶段,直到产生第二代即同一种孢子的全过程。 一、伞菌的生活史 1.担孢子萌发 2.单核菌丝(初生菌丝)开始发育。 3.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进行质配。 4.质配形成异核的双核菌丝。多数种类的双核菌丝可见锁状联合,一、伞菌的生活史 5.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双核菌丝体组织化,开成各种食用菌所特有的子实体。 6.来自两个亲本的一对交配型不同的单倍体核在担子中融合,进行核配,形成一个双倍体核。 7.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结果产生四个单倍体核,原担子变成担子。 8.各个单倍体核分别移支担子小梗的顶端,形成担孢子。至此,一个完整的生活史结束了。二、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 一是质配后开始的异核双核阶段,即异核双核期。具有产生子实体的能力。 二是核配后开始的短暂的双倍核期。 三是核配马上进行减数分裂,每个细胞中都有4个单倍体核,称为单核期,此期亦短暂。第三节选种技术 一、选种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 食用菌的种性是通过菌丝体的繁衍逐代传递的,所以自然选择就侧重于在不同菌株之间进行,而不是在同一菌株的后代中进行。2.方法 ①品种资源的收集. 尽可能的收集有足够代表性的野生菌株。确定采种的目标,采集点的地理条件,并做好详细的采集记录。 ②生理性能测定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采用多种分离方法获取菌株,随后,立即用平板做拮抗试验(即分离的菌株菌丝两两配对接入同一平板培养基内),适温培养,经十余日,不同菌株的菌落内是否出现拮抗线,同时还可在平板或生长测定管上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及对温度的反应。③菌株比较 比较各菌株的优劣,详细记录各菌株的产量、菇形、温性、干鲜比、始菇期、菇潮间隔、形态等。为了试验的准确性,要保证菌种的质量,培养基配方,接种,管理措施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尽可能使之一致。试验还应按生物统计原理进行安排。④扩大试验 上述的品种评比结果仅是个阶段性的成果,还应和当地的当家菌株同时进行栽培,证实它是更优良的菌株。 ⑤示范推广 经扩大试验后,将选出的优良品种放到有代表性的试验点进行示范性生产,待试验结果进一步确定之后,再由点到面推广。二、菌种分离 什么是菌种的分离呢? 将有价值的子实体的局部组织、孢子或基内菌丝移接到斜面试管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菌丝的操作称为菌种分离。(一)种子资源的获得 种子资源的获得有野外采集和栽培场所采集两种途径。野外标本的采集,主要适用于食用菌的野生种驯化、遗传育种、生理生态以及各种研究用的一级种的分离。而在食用菌栽培上的一级种的分离,其种菇的来源主要是从栽培场中经留种获得的。①种菇(耳)的选择 分离对象应从当地当家品种,或从外地引进并经大面积栽培后表现出高产、稳产的菌株中选择。留种种菇要求菇形理想,长势健壮,无虫无病的子实体。②成熟度的选择 组织分离一般选择幼菇,即器官分化尚未结束时采摘。此时菇体正在生长。从最旺盛的“生长点”挑取组织,其菌丝萌发快,长势好,而且操作时,组织块纤维化程度低,容易挑取。(二)菌种分离 菌种分离可以分为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三种。 1.分离前的准备 ①培养基的选择 通常使用PDA培养基。特殊分离培养时,常采用相应的培养基。②种菇的预处理 种菇采摘后,若种菇水分太高,菇盖沾粘,可适当风干后再进行分离。胶质耳只能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