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社会保险法》全文逐条解读(一)——总则辽宁正合律师事务所陈宁按:《社会保险法》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在保持对经济发展高度关注的同时对民生的关注已经提高到更高的立法层面。因存在不少笼统和原则性的条款导致《社会保险法》的操作性不足但仍不能抹煞其在社会保障法治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其实《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更像是一种宣誓其未来的实施效果仍需大量的后续配套法治建设。本文内容更多的是作者在《社会保险法》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笔记主要源于中国法制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解读》一书该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编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解读】本条系关于《社会保险法》立法宗旨的规定。我国《宪法》第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等。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法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解读】本条系关于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1、社会保险的特点(1)社会共济。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实行互助共济集合多数人的力量来均衡分担少数人遭遇的社会风险。(2)责任分担。社会风险应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个人、用人单位、国家都应承担社会保险责任。(3)国家干预和主导。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通过立法强制单位和个人参加政府参与组织社会保险的组织和运作。2、社会保险的功能(1)防范风险包括人身风险与工作风险。人身风险又包括年老、疾病、工伤、生育风险工作风险包括失业风险。社会保险将个人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让社会为个人风险买单避免个人遭遇风险时因独木难支而陷于困境甚至绝境保障其生存尊严。(2)维稳功能。社会保险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不仅可以使社会成员产生安全感还能缓解社会矛盾。(3)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保险可以通过强制征收保险费设立保险基金对收入较低或失去收入来源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4)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对于那些暂时退出劳动岗位的社会成员社会保险可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使劳动力的供给和再生产成为可能。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缴费达到法定期限且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年老者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在参保人因患病和意外伤害而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其医疗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标是实现“病有所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5、工伤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对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从而造成死亡、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职工及其相关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6、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失业而暂时失去工资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创造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7、生育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其职工或者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解读】本条系关于社保制度的方针和社保水平应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定。1、社保制度的方针(1)广覆盖即扩大社保的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纳入到社保制度中来。(2)保基本即社保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需要为主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决定的社会保险待遇应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水涨船高”的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