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汉语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1.语气词A.语气词的概念和分类B、陈述语气词也常用于叙述句和描写句末尾。例如: 客无好也。(战国策•齐策)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也”还可以用在疑问句和祈使句末,句子的疑问和祈使语气是由句中其他词语或句式或语调带出来的,句末“也”仍表确定语气,整个句子不单纯是疑问和祈使语气了。例如: 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郑伯克段于焉)2)矣 作用是报道,把发生变化的事实作为一种情况报告出来,是动态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语气词“了”。一般用在陈述句或描写句末。可表示“已然”。例如: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经·齐风·鸡鸣)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矣”也可以表示“将然”,即事情尚未发生,但仍把它作为预料的已经发生的事,或假设的将来已经发生的事,来报道。例如: 子曰:“喏,吾将仕矣。”(论语·阳货)君能补过,袞不废矣。(左传·宣公二年)“矣”也可以用在疑问句或祈使句末,句子的疑问或祈使语气,是由句中其他词语或句式带出来的,而“矣”在句末仍表示已然或将然语气。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3)已 由动词虚化成的语气词,与“矣”接近,但有不同,“矣”报告变化的事实,“已”表示事情不过如此,略带有限止语气特点。例如: 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战国策·秦策三)4)耳 是“而已”的合音,主要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例如: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5)尔 用于句末,和“耳”的意义相近。例如: 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公羊传·僖公二年) 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荀子·非相)6)焉 是由指示代词虚化来的语气词。由于作指示代词时意思是“如此”“这样”,虚化为语气词后,表示提示语气。例如: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汤问) C.疑问语气词有时“乎”用在反诘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也可以在句中与“其”(难道)“岂”、“宁”、“况”、“不”等副词相配合,组成“其…乎”、“岂…乎”、“宁…乎”、“况…乎”、“不亦…乎”等反问格式。例如: 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有时句首或句中使用副词“其”(大概)和词组“得无”(该不会)“无乃”(恐怕)和句末“乎”相配合,组成“其…乎”、“得无…乎”、“无乃…乎”格式,表示委婉推测语气,“乎”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例如: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荀子·儒效)有时“乎”用在感叹句末,这时句子的主要语气是感叹,但句末的“乎”仍有点儿疑而不定的语气,只是较弱罢了。例如: 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2)与 语气词“与”可以写作“欤”,表示要求证实的疑问语气,即说话人猜想如此,但不敢肯定,要求得到对方证实。一般用在是非问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也用在选择问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例如: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史记·商君列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3)耶 可以写作“邪”。二者古音相近,作句末语气词,作用同“与”。例如: 治乱,天邪?(荀子·天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遊)有时“与”、“邪”用在反问句或感叹句末,其探询语气词特点仍然存在。在感叹句中,由于感叹语气强烈,探询语气相对较弱一些。例如: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D、感叹语气词“哉”也用在特指问、反问或祈使句末,表疑问语气或祈使语气,但感叹语气仍存在。例如: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僖公五年)子曰:"沽哉!沽哉!吾待贾者也。"(论语·子罕)2)夫 “夫”作语气词,语气与“哉”接近,但要低沉和缓一些,没有“哉”那么强烈。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庄子·列御寇) 悲夫!本细末大,弛必至心。(贾谊集·大都)“夫”也用在疑问句末,但感叹语气仍存在。例如:仁人亦乐是夫?(新序·刺奢)3)兮 “兮”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