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658662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658662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2(21)申请号201210139587.5(22)申请日2012.05.08(71)申请人银川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地址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东路南侧18号(72)发明人陈刚潘岱罗忠林成海龙杜桐王燕(74)专利代理机构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4102代理人马长增(51)Int.Cl.B29D30/20(2006.01)B29D30/30(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33页页附图附图22页(54)发明名称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57)摘要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的依次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第四带束层、胎面以获得带束层组件的步骤具体中:将第一层带束层平均分切成两片,以获得左带束、右带束;将第二层带束层平均分切为三片,以获得左带束、中带束、右带束;按照自动、手动相结合的贴合工序获得带束层组件,如此减小了带束层组件套设在胎体筒组件上时与胎体筒组件一同成型产生的应力,不但解决了成品胎胎里反弧问题,而且提高了轮胎的压穿性能。CN102658ACN10265866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贴合内衬层、胎侧、胎体帘布、子口包布并滚压成胎体筒,进行钢丝圈预制扣圈及贴合胎肩垫胶以获得胎体筒组件;依次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第四带束层、胎面以获得带束层组件;将带束层组件套设在胎体筒组件上,并进行预成型和再次滚压成型操作后获得胎坯;对胎坯进行硫化操作获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依次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第四带束层、胎面以获得带束层组件的步骤具体为:将第一层带束层平均分切成两片,以获得左带束、右带束;将第二层带束层平均分切为三片,以获得左带束、中带束、右带束;利用第一供料架在带束层贴合鼓上自动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的左带束,手动在鼓上贴合右带束;利用第二供料架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自动贴合第二层带束层的左带束;利用第三供料架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自动贴合第二层带束层的中带束,然后手动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贴合右带束;手动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贴合第三带束层;利用零度带供料架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贴合零度带;手动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的带束层贴合鼓上依次贴合第四带束层、胎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带束层的宽度为360mm、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为381mm、第三带束层的宽度为150mm、第四带束层的宽度为130mm。2CN102658662A说明书1/3页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0002]背景技术: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具有节能。安全和耐用等优越性,是世界轮胎发展的主流产品。为了满足用户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世界各大轮胎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开发新产品,不断推出新一代子午线轮胎,高性能宽基低断面无内胎轮胎就是其中一种。[0003]由于高性能超低断面宽基无内胎全钢子午胎高宽比很小,设计和生产难度大。如,一般超低断面宽基无内胎规格带束层设计宽度大,因而易造成成品胎胎里反弧问题。[0004]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胎里反弧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0005]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贴合内衬层、胎侧、胎体帘布、子口包布并滚压成胎体筒,进行钢丝圈预制扣圈及贴合胎肩垫胶以获得胎体筒组件;依次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第四带束层、胎面以获得带束层组件;将带束层组件套设在胎体筒组件上,并进行预成型和再次滚压成型操作后获得胎坯;对胎坯进行硫化操作获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其中,依次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零度带、第四带束层、胎面以获得带束层组件的步骤具体为:将第一层带束层平均分切成两片,以获得左带束、右带束;将第二层带束层平均分切为三片,以获得左带束、中带束、右带束;利用第一供料架在带束层贴合鼓上自动贴合第一层带束层的左带束,手动在鼓上贴合右带束;利用第二供料架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自动贴合第二层带束层的左带束;利用第三供料架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自动贴合第二层带束层的中带束,然后手动在贴有第一层带束层的带束层贴合鼓上贴合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