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670267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670267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9(21)申请号201210149271.4(22)申请日2012.05.15(71)申请人淄博东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地址255000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心路10号新华商城216(72)发明人李法升郑秀惠黄永常(51)Int.Cl.A61B17/04(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33页页附图附图33页(54)发明名称一种腔镜缝合打结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是一种腔镜缝合打结机包括缝针、拉杆、主管、把手、线圈、扳机、紧针螺母、转动头、转动轴、引线孔、压线柱、转针螺母、齿轮、固定轴、扳机轴、扳机槽、把手框架,主管固定在把手框架的前端,转动头活动连接在主管上;拉杆置于主管腔内,拉杆前端与转动头连接,后端与转针螺母连接;板机槽位于把手框架内部,扳机通过扳机轴固定在扳机槽内;扳机的齿面与齿轮吻合;齿轮由固定轴固定在把手框架上;线圈活动镶嵌在齿轮上;该装置采用固定缝针“进针引线”方法,只引线不穿针,使缝合变简单;采用不全齿轮与线圈连接原理,使缝线可控制的拉长或缩短,有利于打结、紧线、连续性缝合打结。CN10267ACN10267026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腔镜缝合打结机,包括缝针、拉杆、主管、把手、线圈、扳机、紧针螺母、转动头、转动轴、引线孔、压线柱、转针螺母、齿轮、固定轴、扳机轴、扳机槽、把手框架;主管固定在把手框架的前端,转动头活动连接在主管上;拉杆置于主管腔内,拉杆前端与转动头连接,后端与转针螺母连接;板机槽位于把手框架内部,扳机通过扳机轴固定在扳机槽内;扳机的齿面与齿轮吻合;齿轮由固定轴固定在把手框架上;线圈活动镶嵌在齿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上还设置冲洗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冲洗槽由硅胶密封帽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缝针呈弧形,缝针前端靠近针尖处设置有针孔,孔尾端设置有针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转动头可旋转0~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转动头从前端起依次设置夹针槽、紧针螺丝、引线孔、轴孔、连片孔;缝针的针座插入夹针槽内,紧针螺丝与紧针螺母丝扣连接,轴孔与转动轴配套,连片孔与连片连接,转动头通过轴孔、转动轴活动连接在主管上;转动头通过连片、连片孔与拉杆前端活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是在于,转动头包括,齿轮转动头、轴孔及线孔、转动齿条;齿轮转动头通过转动轴、轴孔及线孔活动固定在主管上,与转动齿条活动连接,转动齿条与拉杆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是在于,扳机上设置齿面、在齿面上方相连处设有无齿面,还设有与扳机轴相配套的轴孔,在齿面下方还设有扳机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线圈包括雌叶、雄叶,雌叶上有固线孔,雄叶上有内齿轮,与齿轮相对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缝合打结机,其特征在于,线圈为一次性使用。2CN102670267A说明书1/3页一种腔镜缝合打结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体腔内部疾病的手术器械,是一种能在腔镜视野下体腔内机动灵活地进行递线、缝合、打结的腔镜缝合打结机。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科技进展使具有微创效果的腔镜技术在腹腔、胸腔及各体腔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腔镜手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腔镜手术特别是腹腔镜手术下缝合、打结、止血可能是最重要的。目前腹腔镜缝合、打结技术与传统手术一样,是由持针器夹持缝针进行缝合,穿针引线后再进行打结,由于体腔空间的峡小,传统的缝合、打结方法在腹腔镜下变的笨拙,缓慢。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对合组织或止血,选用简单但较危险的热凝、电凝(单极、二极)、激光、各种夹子、U形钉等,虽然操作简单易行,但操作不慎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或周围组织的坏死,致使患者死亡,故对于大血管或组织对合的危险部位,一般不敢冒然应用上述方法,而改用笨拙但较牢固的体外打结、体内缝合打结方法或套圈技术。本发明腔镜缝合打结机,如同缝纫机一样,采用固定缝针“进针引线”方法,只引线不穿针,使缝合变的简单;采用不全齿轮与线圈连接原理,使缝线可控制的拉长或缩短,有利于打结、紧线、连续性缝合打结。本发明可取代目前腔镜手术所采用的套圈技术、缝合打结技术及危险部位电凝止血等技术,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大量材料,降低手术成本。[0003]公告日为2006年2月8日、公开号为CN172993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