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电炉炼钢概述民国12年(1923年)江南造船所因生产小铸钢件需要在所属铸铁厂设置1吨小电炉1座先后炼钢41炉至民国14年一江之隔的和兴钢铁厂2座平炉建成投产部分钢水浇成铸钢件质优价廉江南造船所即改向和兴厂定购铸钢件而停止了自身的电炉炼钢。民国23年和民国24年大鑫钢铁工厂先后建造2座1吨电炉生产铸钢件。抗日战争期间2座电炉即落入日商之手继续生产铸钢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商经营和控制的亚细亚钢业厂、大陆铁厂(原大隆机器厂)、丰田汽车修理厂建立了1座1.5吨电炉和3座3吨电炉生产炮弹壳和其他军用铸钢件。抗日胜利后这些电炉陆续复产仍然生产铸钢件至民国37年底又告停产。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旧中国留下的3吨以下电炉共7座合计公称容量共12.8吨。解放后上海的电炉炼钢分别由钢铁行业和机械行业拥有的炼钢电炉所组成。电炉钢的产量前者占80%以生产钢锭为主后者占20%以生产铸钢件为主。在机械行业进行电炉炼钢的有关企业有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中华冶金厂、大隆机器厂、汽车拖拉机配件厂、上海铸钢厂、八一铸钢厂、新华铸钢厂、力生铸钢厂、上海铸锻厂等;还有造船工业中的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在这两大行业中电炉炼钢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机械制造和造船事业发展的需要从1950年至1957年冶炼的钢水除用以浇注中小型铸钢件外还浇成部分钢锭供加工锻钢件用。1958年后除确保生产所需的铸钢件、锻钢坯外还浇成了钢锭供钢铁企业加工钢材之用。1979年后3吨以下的小炉座基本被淘汰代之以5~10吨炉特别是上海重型机器厂分别将原10吨和20吨电炉更新为具有电磁搅拌、全液压传动的30吨和40吨电炉并以精炼炉相配合扩大了电炉容量和提高了钢质为生产大型铸钢件和锻钢件奠定了基础。生产的铸钢件除供应上海外还承接全国各地的铸钢件生产任务。部分厂还利用扩大了的电炉冶炼能力浇铸钢锭向钢铁厂换取钢材。钢铁行业的电炉炼钢从“三年恢复”到“一五”时期仅有上海机修总厂(前身是亚细亚钢铁厂)3吨以下的小电炉炼钢同样是为了生产铸钢件的需要。进入“二五”时期后电炉炼钢开始从三个方面发生转变。一是量的转变上钢五厂建立了第一和第二炼钢车间进行电炉炼钢;上海钢铁研究所亦建立了电炉炼钢车间;上钢三厂分别建立了电炉车间和铸钢车间。1960年与1957年相比电炉钢产量从1.78万吨增至36.20万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100吨超高功率大电炉在上钢三厂、五厂的建立电炉钢的年产量增至80万至90万吨之间。二是质的转变从单一的普碳钢向主要冶炼优质钢、不锈钢、合金钢、特殊钢转变。三是从生产铸钢件、铸钢轧辊向主要生产钢锭、连铸坯转变。20世纪90年代电炉钢年产量已冲破90万吨。1998年上海钢铁工业年产电炉钢103.97万吨。第一章冶炼解放后上海钢铁工业的电炉炼钢通过革新、改造、引进装备和工艺不断发生变化炼钢电炉从解放初的2座3吨以下小电炉逐步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百吨超高功率大电炉;炼钢工艺亦从原来手工作业等传统工艺发展为二次精炼等现代化工艺使冶炼的钢种从单纯的普碳钢发展为生产不锈钢、合金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优质钢和特殊用钢。第一节炉座一、增建扩容解放初亚细亚钢铁厂拥有1座1.5吨、1座3吨小电炉冶炼的钢水全部浇注铸钢件。至1957年上海钢铁系统的电炉钢产量总共1.78万吨远远落后于转炉的33.23万吨和平炉的14.06万吨。从1958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开始了发展电炉钢生产的进程新建上钢五厂、上海钢铁研究所、八五钢厂扩建上钢三厂相继建立起6个电炉炼钢车间。上钢一厂为了自产小型铸钢件上钢二厂为了生产合金钢丝的需要亦分别建立了炼钢小电炉;上海冶金机修总厂为了生产铸钢轧辊的需要增建1座电炉。通过增建、扩容至1978年止炼钢电炉已发展为32座其中0.5吨炉两座、1.5吨炉5座、3吨炉9座、5吨炉10座、10吨炉6座当年产钢84.45万吨。改革开放后炼钢电炉向现代化和大型化发展1980年上钢五厂将3座10吨电炉改建为2座30吨电炉;1987年上钢三厂将1座5吨电炉改建为20吨电炉。迈出这一步后1993年上钢三厂和上钢五厂都开始动建现代化的100吨超高功率大电炉(三厂2座、五厂1座)三厂的大电炉是为了发展宽中、厚板的需要五厂的大电炉则是为了配合年产30万吨合金钢棒材的生产。1958~1970年通过增建炉座电炉钢的年产量由3.5万吨增至46万吨。为了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上钢三厂、五厂等单位开始采用扩大炉容量的办法来提高产量。1971年上钢五厂一电炉车间采纳机修工长李阿兴和设备组长胡持曾的建议将4座直径分别为2800~3300毫米的电炉炉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