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Bobath技术的发展史这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中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obath夫妇最早提出这种治疗方法是在19世纪40年代。 b.bobath早年在德国接受体操和运动疗法的专门训练,后来为了免受迫害来到英国并开始对神经科病人进行治疗。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Bobath疗法的主要论点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Bobath疗法的特点Bobath疗法的治疗技术(一)控制关键点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手法操作的核心,常和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人体关键点包括: 中部关键点如胸骨中下段。 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 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指。(二)Bobath握手方式(三)反射抑制性模式(RIP)2.基本原理: RIP能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的原理在于下述三个方面。偏瘫常见的痉挛模式: 头: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肩胛带:后撤、下沉 肩关节:内收、内旋 躯干:患侧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肩胛带:后撤、下沉偏瘫常见的痉挛模式: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 腕关节:掌屈、尺偏 拇指:内收、屈曲 手指:屈曲 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踝关节:柘屈、内翻 趾:屈曲、内收3.常用的一些RIP: (1)对抗上肢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和屈指的RIP: (2)对抗下肢内收、内旋、伸膝、踝跖屈的RIP: (3)对抗全身性屈肌痉挛的RIP: (4)对抗全身性伸肌痉挛的RIP (5)对抗躯干肌痉挛的RIP: 。4.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 (1)用力不能过度,要和患者的耐力相一致达到松弛痉挛即可。 (2)RIP不要几处同时进行,也不应从痉挛最明显的部位开始。(3)随着RIP的应用,应使患者能自己学会克服其异常的姿势和痉挛。 (4)RIP不应是静止的,应在几个部位上轮流进行或插入其他促进技术。 (5)进行RIP时要注意充分运用头、肩胛、骨盆等关键点。(四)促进技术2.基本原理 (1)中枢神经对一些反射和反应的控制是分层次的,翻正、伸展防护和平衡反应均属于中脑、皮层控制,尤其是平衡和翻正反应,基本上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这些在脑损伤后也和随意运动同时减弱或消失。(2)痉挛有让步于运动的倾向,上述反应是由多种运动组成,因此引出上述反应,有助于减轻痉挛。3.促进的方法 (1)翻正反应的促进: 调正反应属于静态反应。 可将调正反应分为以下四类: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 2)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 3)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 4)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 (2)平衡反应的促进: 平衡反应属于动态反应。 Bobath通过对正常人观察到的平衡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运用患侧肢体,加强患侧肢体的正常应用以及促进正常运动运动模式的出现。训练平衡反应时,可选择肘支撑卧位、手膝位、坐位、跪立位和立位等体位下进行(如图1至图7),治疗师从前方、后方、侧方或对角线的方向上突然推、拉患者,使之保持身体平衡,不致摔倒,从而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图1在肘撑俯卧位上的平衡训练图4手膝位的平衡训练之一图5手膝位的平衡训练之二图2坐位上的平衡训练之一图3坐位上的平衡训练之二图6跪立位的平衡训练图7立位的平衡训练图8:一侧(A)和两侧(B)的训练法图9(A)肩肘操作法和(B)肩手操作法图10操纵下肢的侧方训练图11操纵上肢的后方、上肢伸展防护训练图12操纵下肢上抬、上肢伸展防护训练图13用大体操球的前方上肢防护性伸展反应的训练。PT-治疗师,圆圈-球,箭头-球的滚动方向。图14用大体操球的后方反应训练(五)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2.基本原理 轻拍无疑是应用了触、压觉刺激。 肢体负重和关节压缩刺激了皮肤、皮下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空间定位放置和挺住,均与位置觉有关。3.基本方法 轻拍 肢体负重是刺激本体感受器 关节压缩是在因不能负重时采用的一种代替办法(1)促进对患侧上肢的控制 (2)改善站、走时膝关节的不稳定 (3)为下肢站立做准备 空间定位放置和挺住: 总之:Bobath主要在治疗前要对患者的姿势、运动进行评价,找出阳性(正常不应出现的反射和反应)体征和阴性(正常应出现而现在消失的反射和反应)体征,对阳性体征在治疗中贯彻用RIP等抑制技术,对阴性体征在治疗中贯彻促进的技术。临床应用在偏瘫的迟缓期,应加强高级姿势反应和患者肢体的负重训练来刺激运动功能的恢复。 在训练时,不要使用任何阻力,因为过强的阻力将增强肌肉的张力,对于大多数患者,应该以缓解他们的痉挛作为治疗目的。对于偏瘫的痉挛期,应尽可能应用反射抑制性抗痉挛模式来缓解肢体的肌张力。 恢复期,应以促进肢体分离运动作为治疗目的。 肌肉痉挛、共同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等妨碍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待痉挛缓解之后,再促进正常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