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8卷第6期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Vol28No6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v2009
从汉字构形的系统性论六书之转注
贾爱媛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所谓转注,是在构建新字的过程中,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做一归类,然后使它们的部首
统一,而且拥有同一义类的字都要接受部首字所包含的意义信息,这种意义信息在这类字中能够相互
传递,因而使这些字不仅在构形上形成系统,而且在构意上也有联系。许慎对转注的定义体现了
他对汉字在构形上具有系统性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汉字构形;系统性;转注
[中图分类号]H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09)06-0058-06
历来对传统六书争论最大的莫过于其中的转注一书,最重要的原因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
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氏的这个界说并不很明确,而且除考老以外,在
!说文∀所释的九千多个字中并没有指出哪些属于转注结构,由此导致后代学者对转注的解说颇有分歧,
至今未有定论。但是转注作为六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其所指,对汉字史及汉字构形的研究无疑
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在对!说文解字∀的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字构形的探讨,对转注及其
定义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提点浅陋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学界对转注的理解,在两点上其实已基本达成共识。首先,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性质
与转注、假借的性质是有区别的。历史上有杨慎的经纬说,戴震的四体二用说。至今,学界对转注
的看法虽有些差异,但与前四书不同的总看法还是相同的,三书说就把转注排除在外;李玲璞先生的字
素理论中规纳造字法和表词法时,也把它排除在外。[1]王宁认为#六书∃的前四书虽勉强可以涵盖!说文∀
小篆的构形类型,后二书却与构形没有直接关系。[2]詹瑾鑫认为前四书是从平面静态的角度孤立地分析汉
字结构而归纳出来的四种类型,后二书是从历史动态的角度联系地分析字与字的关系而归纳出来的两种类
型。[3]
其次,转注与假借二书的关系,应该是既不相同又有相类之处,两者都为新字孳生的途径。但假借谈的
是字与字之间的音义关系,转注谈的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
分歧是主要的,值得关注的可归结为三类:
第一,主形派,着意于字的形体上的分类和归部。如清人江声认为!说文∀五百四十部的部首就是建类
一首,取一字之意以概数字就是同意相受。这一派只注重一首,而没有理解建类。或把建类和
一首理解为一个意思。
细辨主形派内部也有分歧:一是认为部首字和同部字同义为转注(南唐徐锴为代表)。这是说部首和同
部字的关系是同义,但不能使大家接受的是部首和同部字同义的并不多。二是认为同部字都接受了部首字的
[收稿日期]2009-06-09
[作者简介]贾爱媛(1963-),女,青海西宁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汉字学研究。
%58%
意义,可以互训,所以是转注字(宋郑樵为代表)。这是着眼于同部首的字之间的关系。可是既然可以互训,
那么这些同部字应当是同义或近义关系,但这样的同部字又有多少呢?三是一个独体字由于分化加上新的形
符或声符变为一个形声字,就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清郑珍、郑知同、饶炯为代表)。这是着眼于本字
和后起同义字的关系,意思是给分化字加一个部首使它归类,但词义上和本字同义。六书的提出着眼在
对小篆的构形分析,而这种看法已经跳出了!说文∀及其小篆,进入了文字在运用中根据词义的发展变化而
出现的相应类化,属于词汇学领域的内容,应当不符合许慎的本意。
第二,主义派,着重于字义的互训。如清人戴震、段玉裁主张凡是可以互训的字都是转注字。段玉裁注
!说文序∀说:注者,灌也。数字展转,互相为训,如诸水相为灌注,交输互受也。据此,有转注关系的
字与字之间,应有字义转注相授受的关系。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抛弃了建类一首,而又把同意相受理
解成了同义互训。
第三,主声派,着重于字的声韵。如章太炎认为类乃声类,首指部首。他在!转注假借说∀中
认为反映语言孳乳的造字是转注。如屏与藩,亡与无等,音相转而义相通。这种对转注的认
识基本上进入了词源学领域。詹瑾鑫也认为转注现象本质上不是文字结构问题,而是语源学的问题。[3]虽
然章太炎认为类乃声类,首指部首,但他的举例并不限于同部首的字。所以詹瑾鑫认为没有字形联
系的音转义通字是不能视为转注字的,只有声符是部首的字才是转注字。
总之,历来的学者在探讨转注时大方向已基本达成一致,而纠缠的仍然是定义中的关键词如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