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1虚词——于【释义举例】【释义举例】【释义举例】2虚词——与【释义举例】动、连、介、语气助词【释义举例】动、连、介、语气助词3虚词——焉3虚词——焉【释义举例】助、代、兼、副词【释义举例】助、代、兼、副词【释义举例】助、代、兼、副词4虚词——何【释义举例】代词、副词【释义举例】代词、副词5虚词——其【释义举例】代词、连词、副词【释义举例】代词、连词、副词【释义举例】代词、连词、副词6虚词——若【释义举例】代词、连词【释义举例】代词、连词、动词7虚词——因【释义举例】介词、连词【释义举例】介词、连词8虚词——为【释义举例】动词、介词、语气助词【释义举例】动词、介词、语气助词【释义举例】动词、介词、语气助词9虚词——所【释义举例】助词【释义举例】助词10虚词——以【释义举例】介词、连词【释义举例】介词、连词11虚词——则【释义举例】连词、副词【释义举例】连词、副词12而“而”字用法有两种: 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例如: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 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假设关系)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并列关系) 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果关系)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转折关系) ⑦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承接关系)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递进关系) 13且“且”字有连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和让步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尚且”例如: 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列,并且)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递进,况且)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尚且) 2、用作副词,译为“将要”“暂且”“姑且”。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要)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暂且)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姑且) 14乃“乃”字用法有三种: 1、用作副词。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等。例如: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师说》)(逆转相背) ②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活板》)(顺承) ③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限制) 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紧接) 2、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你的”。例如: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 3、表判断,译为“是”或“本来是”。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5之“之”字有代词、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批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第一、第三人称,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如: ①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他) ③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它)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道理) 2、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等。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3、用作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译为“得”;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例如: 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定语标志)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补语标志) ③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用作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 ①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6乎“乎”字有介词,语气助词两种词性。 1、介词相当“于”。例如: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2、语气助词可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