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类号:BFB 甘肃日报/2001年/03月/07日/第006版/ 东西南北 抗战时期甘肃工矿企业的发展 宋仲福(本文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及华北、华中各地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组织一大批企业内 迁,为了确保战略大后方,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抗战建国”的口号,对西部地区给予了一定 的重视。借此契机,与战前相比,甘肃工矿企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在大后方 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甘肃是资金和技术人才的重点分配地区之一。工业化程度明显得 到提高。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大后方共建了85个较大的工矿企业,其中建在甘肃的就有1 0个,占11.76%,居西北第一。此外,中央经济部在兰州设有中央工业实验所兰州工 作站,对西北的工业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对甘宁青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 进作用。 甘肃省政府、甘肃省银行同交通银行合资组建的兴陇工业公司,下属有造纸、化学、印 刷、营造、瓷器等工业企业,在资金、规模上仅次于上述中央所属各企业。 私人资本在这个时期也比较活跃。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家族在武汉的福新面粉五厂 迁至天水。这是战时迁甘的最大工厂,也是甘肃最大的独资企业。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同 财政部复兴公司在兰州创建了西北洗毛厂,这是中国惟一的洗毛厂。刘鸿生还同甘肃省政府 、青海省政府合资在兰州创建了西北毛纺织厂。这两个洗毛、纺织企业同前述毛纺织工厂一 起,加上一批中小毛纺织工厂,使兰州成为大后方新兴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 甘肃的工矿企业中,就规模和影响而言,最大的是玉门油矿。这是集采矿、冶炼为一体 的现代企业。截至1944年,资委会共投资9.3亿元法币。折战前法币(与银元等值) 1030万元,占同期资委会投资总额的15%,也是战时全国投资最多的厂矿。1942 年底有职工6800人,是大后方拥有职工最多的厂矿。1943年后,全矿(厂)每年生 产的原油、汽油占全国的90%以上。这是甘肃现代工矿业对抗日战争最大的贡献。玉门油 矿油产量的这种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1958年。玉门油矿还聚集着我国石油事业方面掌握 着勘探、开采、冶炼等方面先进技术的科技人员群体,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至今还流传 着:“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玉门人”的美谈。 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交通和邮政通讯。交通建设方面以公路建设为中心,为了赶 运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全面整修了西兰公路。新修建的8条公路,全都是通往外省的国道。 其中主要有:甘新线、甘川线、平宁线、平宝线、甘青线,均在抗战时期修通。兰州不仅是 全省公路交通的中心,也是西北公路的中心。在各条公路中,以兰新、西兰这两条公路线最 重要。只是“七七”事变后至1938年夏,就有6000多吨苏联援华军火(可装备20 个陆军师)和重要物资通过它运往中国各战区。1942年至1944年,这条公路还是中 国陆上惟一的国际交通线,在国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总之,抗日战争时期,甘肃的经济建 设在民国史上是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其中现代工业建设是旧中国甘肃历史的高峰。 (本文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