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906463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906463A(43)申请公布日2013.01.30(21)申请号201080066859.2F16H57/00(2012.01)(22)申请日2010.05.19(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11.19(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584502010.05.19(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145189JA2011.11.24(71)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谷口真盐入广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8代理人柳春雷(51)Int.Cl.F16H48/38(2012.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66页页附图附图1111页(54)发明名称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57)摘要涉及将内啮合齿轮紧固到构成差速组件的差速器壳上的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内啮合齿轮在其内周面被压配到凸缘的外周面上,并且通过被设置在凸缘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一端上的铆接部而被铆接。为了抑制内啮合齿轮在半径方向上的变形,在凸缘与内啮合齿轮之间设置有以凹凸的关系卡合的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包括形成在内啮合齿轮的端面的凹部和形成在凸缘上的凸部。凸部通过铆接被卡合至凹部。CN1029643ACN10290646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将内啮合齿轮紧固到构成差速组件的差速器壳的凸缘上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啮合齿轮在其内周面被压配到所述凸缘的外周面上,并且通过被设置在所述凸缘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一端上的铆接部而被铆接,为了抑制所述内啮合齿轮在半径方向上的变形,在所述凸缘与所述内啮合齿轮之间设置有以凹凸的关系卡合的卡合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啮合齿轮的端面的凹部和形成在所述凸缘上的凸部,所述凸部通过铆接而与所述凹部卡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啮合齿轮的端面的凸部和形成在所述凸缘上的凹部,所述凹部通过将形成在所述凸缘上的凸部经铆接使其变形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内啮合齿轮的端面的凸部和形成在所述凸缘上的凹部,当将所述内啮合齿轮压配至所述凸缘的外周面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向所述内啮合齿轮的压配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凹部的被卡合面卡合的卡合面,所述被卡合面向所述内啮合齿轮的压配方向倾斜,所述卡合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被卡合面的倾斜角度。2CN102906463A说明书1/6页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辆上的差速组件,详细来说涉及将内啮合齿轮紧固到构成差速组件的差速器壳上的内啮合齿轮的紧固结构。背景技术[0002]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技术:为了将内啮合齿轮紧固到差速器壳,在将内啮合齿轮压配至差速器壳的凸缘的外周面上之后,将该内啮合齿轮的两端通过凸缘的两端部铆接固定。然后,除内啮合齿轮外,将预定的部件安装到差速器壳上,由此得到在车辆的传动机构使用的差速组件。[0003]在先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1:EP0647789B1号公报;[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124181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所述的具有紧固结构的差速组件使用于车辆的传动机构的情况下,由于内啮合齿轮与对象齿轮啮合时的啮合反力,内啮合齿轮会发生弹性变形。在此情况下,内啮合齿轮的内周面(压配面)的一部分脱离差速器壳的凸缘而造成不均匀的表面压力状态,从而存在紧固力下降的危险。[0007]图14中通过在轴线方向上截断差速器壳而得的概要截面图示出紧固后的差速器壳的凸缘41与内啮合齿轮42的关系。图15、图16中通过在半径方向上截断差速器壳43而得的概要截面图示出紧固后的差速器壳43与内啮合齿轮42的关系。在图14中,内啮合齿轮42在其内周面(压配面)44被压配到凸缘41的外周面45上,并且在形成在凸缘41的一端的堤部46和形成在另一端的铆接部47之间被铆接到凸缘41。在该状态下,内啮合齿轮42上产生的啮合反力F1在“铆接部47”与“相对于压配面44上的表面压力的摩擦力”的协作下作为转矩被传递至差速器壳43。这里,在内啮合齿轮42无负荷时,如图15中用箭头所示,在内啮合齿轮42的压配面44产生均匀的表面压力。相对于此,在内啮合齿轮42有负荷时,如图16所示,在内啮合齿轮42上产生啮合反力F1,由于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