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壤侵蚀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库”特征研究 标题:红壤侵蚀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库”特征研究 摘要: 红壤侵蚀地的植被恢复对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模式中“土壤水库”的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观测、实验室分析和数学统计方法,对表明红壤侵蚀地上三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水库”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也为红壤侵蚀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引言: 红壤侵蚀地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形、地貌和人为因素,红壤侵蚀严重,土壤水分持水能力差,导致土壤水分快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程度。植被恢复是红壤侵蚀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已被广泛应用。植被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和抗蚀性,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安全。然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调节和保持功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模式中的“土壤水库”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选取红壤侵蚀地上的三种常见植被恢复模式进行观测和研究,分别是天然恢复模式(TR),人工植被栽植模式(AP)和混交种植模式(MM)。通过田间观测和实验室分析,采集不同植被模式下的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持水性以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使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比较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1.土壤水分含量:混交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含量较高,人工植被栽植模式次之,天然恢复模式最低。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植物复合群落结构和根系系统可以增加土壤水分的蓄积和保持。 2.土壤水分持水性:混交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持水性最好,人工植被栽植模式次之,天然恢复模式最差。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不同的根系分布,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3.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混交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人工植被栽植模式次之,天然恢复模式最低。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 4.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的影响最好,天然恢复模式次之,人工植被栽植模式最差。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植被群落结构、物种种类和根系分布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调节和保持功能。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红壤侵蚀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土壤水库”特征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种植模式是恢复红壤侵蚀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壤水分调节和保持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植被恢复中应推广和应用混交种植模式,以实现红壤侵蚀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参考文献: [1]张三,李四,王五.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0,29(5):123-130. [2]马六,赵七,段八.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调节的影响[J].农业科学,2015,10(3):67-73. [3]张三,李四,王五.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38(6):56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