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盆地的油气储藏分布广泛,但油气的分布不均,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而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与基准面旋回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将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为例,探讨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关系。 一、基准面旋回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影响 基准面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连续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在鄂尔多斯盆地,基准面旋回周期长,影响深远。沉积岩在地质时期中,受到多次的基准面旋回,不同旋回期的沉积相差异明显,使得形成的沉积层厚薄、质地和含油气性质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 具体来说,旋回上升期受到的地表抬升作用导致水流速度加快,在地表侵蚀加剧的同时,也会把侵蚀而来的物质带到深水区域形成沉积,因此上升期的沉积物质往往具有优质的油气储层性质。而旋回下降期受到的地表下降作用则导致水流缓慢,使得地表积水增多,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因此下降期的沉积物质往往不具备良好的油气储层性质。 因此,基准面旋回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十分显著,导致油气的分布不均,油气聚集区域的位置也不同。 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表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沉积岩属于古近系,是盆地中比较重要的储油层。该段属于多周期的海侵-淡水湖-河流相沉积,其中三个大的基准面旋回控制了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该段储层油气分布以南部油气田最多,北部油气田较少的特点呈现。 在南部油气田,储层岩性为细粒粉砂岩、粉砂岩和含砾砂岩。通过压汞分析,可以得出其孔隙度为9%-14%,渗透率在0.1-1.9mD之间。而在北部油气田中,大部分储层岩性为中、粗砂岩,孔隙度在8%-10%,渗透率为0.1-0.6mD。 这一区域的油气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主要是受到三期基准面旋回影响,每个旋回周期的储层岩性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1.厚层细粒粉砂岩: 在旋回升降期交替的过程中,巨厚的细粒粉砂岩层储集大量的油气,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该层储层厚度在150米以上,孔隙度较高,渗透率也相应较高。 2.大面积泥岩: 在旋回下降期,由于地表下降,使得泥沙聚集,导致该区域大面积泥岩。这种沉积物质不具备良好的储层性质。 3.中、粗砂岩: 在旋回下降期,颗粒较粗的砂岩储层在泥岩的环境下得以保存,成为油气储集的重要层位。该区砂岩储层相对较厚,孔隙度和渗透率不高,但是也具备一定的油气储集潜力。 三、结论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表现中,基准面旋回在控制储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旋回期的沉积相差异明显,导致形成的储层油气分布不均,聚集区域的位置也不同。 同时,基准面旋回对储层岩石的品质和成熟度等方面也有影响,直接影响着储油层储集能力。因此,在鄂尔多斯盆地挖掘油气资源时,需要考虑到基准面旋回影响,以实现更好的勘探和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