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蘇軾子瞻東坡作者简介坎坷的一生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文—— 诗—— 词—— 书画——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乌台诗案导学目标:定风波苏轼写作背景读诗词---掌握要领 1.读准字音 吟啸xiào同行xíng一蓑suō烟雨料峭qiào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奏解词释句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竹杖芒鞋轻胜马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红色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人认为这一句透露出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作一个老百姓”的思想。 有人认为这句透露出苏轼经得起挫折,不计较地位得失的暗示。 你的看法又如何?自然风雨,人生风雨、宦途风雨。苏东坡这首词是借题发挥。他胸中的许多感慨和想法因途中的遇雨而触发,而后便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情。 即写眼前景,谈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这首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苏轼在《定风波》这首词中,借对自然风雨的应对态度来表达他对人生风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他准备要以不避坎坷,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眼前和将来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风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坦荡的心胸和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定风波》一词是苏轼在贬谪黄州这个特定时期的自我画像。这个在风雨中处变不惊、“吟啸徐行”的形象,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处困境而安之若素,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面貌和阔大心胸。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