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3117639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117639103117639A(43)申请公布日2013.05.22(21)申请号201310066776.9(22)申请日2013.03.04(71)申请人黄嘉麟地址116000辽宁省大连市山河口区中山路570号10-1(72)发明人黄嘉麟(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1)Int.Cl.H02K35/02(2006.01)H02J7/32(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的底部设置下连接体,下连接体连接轮胎,外壳体的上部附近套有外上磁体,外壳体的下部附近套有外下磁体,外上磁体与外下磁体之间设有发电线圈,发电线圈的两端设置电流控制器及整流器,整流器连接蓄电池,上滑导柱部分进入外壳体内,在外壳体内的内主滑柱的端部连接内磁体,在外壳体的外部的上滑导柱连接车体,车体与外壳体一端部设置有上止弹簧在外壳体内部底部设置下止弹簧,下止弹簧与内磁体接触。其优点是减震效果极佳,无噪音,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避免了现有减震的缺点,实现了能量转化,避免能量的流失。CN103117639ACN103769ACN10311763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4)的底部设置下连接体(11),下连接体(11)连接轮胎(12),外壳体(4)的上部附近套有外上磁体(6),外壳体(4)的下部附近套有外下磁体(9),外上磁体(6)与外下磁体(9)之间设有发电线圈(8),发电线圈(8)的两端设置电流控制器(13)及整流器(14),整流器(14)连接蓄电池(16),上滑导柱(2)部分进入外壳体(4)内,在外壳体(4)内的内主滑柱(15)的端部连接内磁体(7),在外壳体(4)的外部的上滑导柱(2)连接车体(1),车体(1)与外壳体(4)一端部设置有上止弹簧(3)在外壳体(4)内部底部设置下止弹簧(10),下止弹簧(10)与内磁体(7)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上磁体(6)上端是N极,下端为S极;内磁体(7)上端为是极,下端是S极;外下磁体(9)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2CN103117639A说明书1/2页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技术背景[0002]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出门的必备工具,不仅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行进时的减震效果,不仅影响了人们在乘坐汽车时的感受而且也影响到了汽车的其他机件的耗损度和寿命。现有的减震器中,液压减震器采用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运动,壳体内的油液反复的在各个内腔中运动,摩擦形成阻尼力起到减震作用。但是此种减震方式产生了大量热能无法利用,而且液体容易泄露并且会造成乳化现象;充气式减震器很好的避免了上述缺点,但是它对于油封的要求很高,充气工艺复杂,不易维修,当缸筒受外界较大冲击而变化时,则不能工作;传统的弹簧式减震器则会因为长期使用导致减震失效,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噪声不断增大。永磁减震作为一种新兴的减震器发展方向,得到了众多关注和发展。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实现了避免能量流失,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永磁减震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的底部设置下连接体,下连接体连接轮胎,外壳体的上部附近套有外上磁体,外壳体的下部附近套有外下磁体,外上磁体与外下磁体之间设有发电线圈,发电线圈的两端设置电流控制器及整流器,整流器连接蓄电池,上滑导柱部分进入外壳体内,在外壳体内的内主滑柱的端部连接内磁体,在外壳体的外部的上滑导柱连接车体,车体与外壳体一端部设置有上止弹簧在外壳体内部底部设置下止弹簧,下止弹簧与内磁体接触。[0005]所述的外上磁体与内磁体临近一端磁极是相反的,外下磁体与内磁体临近一端磁极是相反的。[0006]其工作原理为,当汽车在进行时,由于道路的平整是相对的,及汽车加速、减速、刹车等相关动作,造成汽车上下颠簸。此时,有轮胎通过下连接体将上下运动的状态,传递到外壳体。外壳体与内主滑柱产生上下滑动,减震与发电装置开始工作;当外壳体向上运动时,内主滑柱在车体本身自重通过上滑导柱及上止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原位。外壳体上外上磁体及外下磁体向上移位,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