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里氏8.0级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69,227人死亡、18,222人失踪、374,643人受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这场地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其中对于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从而更好地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区域范围很大,震后现象非常显著。首先,这场地震是一次正断层型地震,破裂面极长,达到300公里,震源深度约为19千米,震中为汶川县北郊。其次,该地震影响范围广,波及面积在51万平方千米以上,沿断层方向上数百公里均有波及,震中处地表最大加速度达到了1.6g左右。再次,由于近震效应的作用,该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多数房屋局部或全部倒塌,同时还造成了大面积的滑坡和崩塌以及土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后,该地震的震级较大,震源深度较浅,振幅较大,波速较快,地震能量比较充分,波型变化较复杂,主要波种为P波和S波,较高频率部分更为突出,震源区顺断层方向有明显的滑动。 至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运动方式的探讨,是通过对地震学理论的分析以及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得出的。地震学家认为,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处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侵入欧亚板块下俯冲,导致断层在长期内极度紧张而最终破裂。据资料显示,中震区和余震区震中均历经多次震动,这些震动很难用单独一条断层解释,在断层带内有很多短而紧密的断层,这些断层在地震发生时同时响应,互相联动而共同发生剧烈的伸展和滑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矩形拗拉型裂带,这条裂带向南北两端延伸,构成了广大的震区。根据研究结果,汶川地震的特点是:断层扭转和滑动复合的特殊运动方式,同时在地震发生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应力、应变、断层滑动等地震学效应,并且在南北两端震区内形成了一些浅断层和深断层,使得地震的后续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总之,这场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灾害,是由于断层的塑性形变、释放的应变能量、地震波效应、地表面启动力、长时间共同作用所致。 综上所述,汶川大地震震害特征的探讨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的分析,对人们掌握地震学知识、加强地震灾害防范、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地震的形成机理,尤其是鉴定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和效应等方面,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地震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