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等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研究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基因并开发相应的抗虫水稻品种已成为当今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一、褐飞虱 1.基因定位 褐飞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叶片黄化,早衰和减产。目前,已经鉴定出多个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并在不同的水稻种质资源中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其中,OsLecRK1和qPCR8是目前被证实较为稳定、优异抗褐飞虱品种。最近,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抗褐飞虱基因,该基因被鉴定为一个RLP(receptor-likeprotein)基因,命名为OsRLP48。研究结果表明,OsRLP48参与水稻抗褐飞虱反应,并且可能通过参与生长素信号途径对水稻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2.分子机制 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通常表现出一定的生理和分子变化。研究表明,抗褐飞虱品种的根部具有更高的酚类物质积累,同时其抗氧化酶和防御酶活性也会升高。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抗褐飞虱品种中,一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特别是水稻的JA、SA、ET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会被诱导。 二、白背飞虱 1.基因定位 白背飞虱对水稻的主要威胁表现为危害稻苗和嫩叶,引起叶片糊化、卷曲和变黄等症状。目前,已经发现多个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白背飞虱性状。最近,一项研究报道了抗白背飞虫基因Bph6。该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上,编码一个长达1112个氨基酸的膜受体蛋白。该基因在水稻抗白背飞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分子机制 抗白背飞虫水稻品种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分子变化。研究发现,抗白背飞虫品种的表皮细胞壁厚度和抗氧化酶活性通常会增强,同时在水稻抗白背飞虱过程中,一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特别是水稻的JA、SA、ET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会被诱导。 总之,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基因定位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为优化水稻防治策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们仍需深入研究水稻的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转录组学和生物化学等多个方面,以进一步探讨水稻与害虫互动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更为优异的抗虫水稻品种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