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碳循环初步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的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碳循环特征。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受降雨、土地利用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持续减少将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的土壤资源,应重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碳循环 引言: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西北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其地质构成、气候特点、植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黄土丘陵沟壑区面临着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挑战。其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对土地生产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及其碳循环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土地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地点:本次研究采集了陕西省南部一个黄土丘陵沟壑区上的一处坡地(34°10′N,108°58′E)。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为700-900毫米,土地类型以坡地为主,种植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果树等。 (二)样品采集与制备:在野外调查后,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样点,分别为:耕地、梯田、灌木丛和草地。每个样点的土壤样品随机采集4个,并混合制成一个复合样品。样品采集深度为0-20cm,取样时保持土样的完整,采样后使用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实验室分析前,对土样进行筛分和研磨,筛孔直径为2mm。 (三)实验分析:对土样进行有机质含量测定和碳氮分析,方法参照GB/T17632-1998和GB/T17145-1997。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各样点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3.13~10.21g/kg,其中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巨大。 (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受降雨、土地利用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降雨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因素,在年均气温相同的情况下,降雨量每增加100毫米,土壤有机碳含量就会增加2.01g/kg。而梯田、灌木丛和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耕地,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有不同的贡献。同时,地形的起伏也会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坡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高于平地。 (三)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模拟预测,可以得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持续减少将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与1990年相比,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已经下降了2.4g/kg,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将会进一步减少。这就要求我们从土地利用、农业种植、有机肥料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的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碳循环特征出发,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受降雨、土地利用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持续减少将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尤其是对坡地、草地等易受侵蚀的土地进行特别保护。 (二)要在农业生产中注重有机肥料的使用,切实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 (三)科学合理地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资源,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陈春兴,李林生.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分形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34(4):616-623. [2]王飞,申小雷,李正元.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3):25-27. [3]王传琳.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