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偏度与峰度分布特征分析 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偏度与峰度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连体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必须能够抵御复杂多变的风压荷载。本文通过对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了风压数据的偏度与峰度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体超高层建筑的风压偏度与峰度分布呈现特定的模式,对于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偏度;峰度;分布特征 1.引言 连体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高度和形态的特殊性使其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风压荷载。风压是连体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的关键参数之一。了解风压荷载的统计特征对于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准确的安全评估至关重要。 风压的统计特征主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其中,偏度反映了风压数据分布的偏斜情况,正偏度表示分布右侧尾部较长,负偏度表示分布左侧尾部较长;峰度反映了风压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正峰度表示分布尖峭,负峰度表示分布平缓。了解风压数据的偏度和峰度分布特征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实际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了风压偏度和峰度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对连体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 2.1数据采集 通过在实际连体超高层建筑上设置风压传感器,采集风压数据。风压传感器应设置在不同位置和高度,以保证数据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收集的风压数据应包括常规工况和极端工况下的数据。 2.2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风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其偏度和峰度。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偏度=(sum((xi-mean(x))^3)/n)/(std(x)^3) 峰度=(sum((xi-mean(x))^4)/n)/(std(x)^4)-3 其中,xi为样本数据,n为样本数,mean(x)为样本平均值,std(x)为样本标准差。 3.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其偏度和峰度的分布特征。以某大城市的一座连体超高层建筑为例,其风压数据的偏度和峰度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 (插入图1和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连体超高层建筑的风压偏度呈现右偏分布,即风压数据的右侧尾部较长;同时,风压峰度较大,表明了风压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较高。这说明连体超高层建筑在受到风压荷载时,尤其在极端风情况下,易受到较大的风压荷载作用,需要更加稳定和强大的结构设计来保证其安全性。 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高度和位置的风压数据,可以发现连体超高层建筑的风压分布会随着高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上层和角部位置,风压荷载更大,风压数据的偏度和峰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在连体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对风压的空间分布进行充分考虑,确保结构在各个部位都能够承受风压荷载的作用。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以某连体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工程为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风压偏度和峰度对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的影响。 该连体超高层建筑位于台风频发的地区,设计风险等级为特高风区。通过对风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风压荷载的偏度和峰度较高,表明该区域受到台风的影响较大,风压荷载的变化幅度较大。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对风压荷载的极值情况进行特别关注,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通过对不同高度和位置的风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上层和角部位置的风压荷载较高。在结构设计中,应增加上层和角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提高结构对风压荷载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应采用适当的减震和阻尼措施,降低风压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5.结论 通过对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数据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风压偏度和峰度的分布特征,并且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连体超高层建筑的风压偏度和峰度呈现右偏和高峰度的分布特征,对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连体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对风压荷载的统计特征进行合理的考虑,特别是对风压荷载的极值情况进行特别关注。对于上层和角部位置,应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采用适当的减震和阻尼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风压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风压荷载的动力响应、结构的疲劳寿命等方面展开,以完善连体超高层建筑的风工程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Chen,H.,&Zhou,X.(2015).Aerodynamiceffectsofasuperhigh-riseinterconnectedbuilding.JournalofWindEngineeringandIndustrialAerodynamics,140,49-59. [2]Kareem,A.,Tamura,Y.,&Hangan,H.(2007).Characteristicsofnon-Gaussianwind-inducedloadso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