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粤北岩溶山区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 岩溶山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同时也是全球岩溶山地的典型代表。植被覆盖度是岩溶山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了解该生态系统的演变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粤北连江流域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该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草地和灌丛的覆盖度逐年减少,而森林和林草混交地带的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 关键词:岩溶山区;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遥感技术;动态变化 正文: 引言 岩溶山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其特殊的土地地貌和发育的生态系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连江流域是岩溶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度是评估该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针对地表覆盖信息获取的可行性和精度也越来越高,使得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以广东省粤北连江流域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粤北连江流域岩溶山区地处广东省北部,是一片典型的岩溶山地区域。该地区地貌复杂,土壤养分贫瘠,气候多变,境内泉眼丰富,渗透能力强,降雨集中,水文流域复杂。物种资源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包括森林、山地草甸、灌丛等。由于地貌结构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峻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数据准备 为了探究粤北连江流域岩溶山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我们采用遥感技术获取该地区的遥感图像数据,观测时间跨度为1985-2018年,数据来源于美国陆地卫星Era的NDVI反射率数据。 2.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遥感图像分析、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具体包括: (1)图像的预处理:由于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像素分辨率不同,因此需要将其统一为相同的像素分辨率,经过裁剪、投影等处理,最终生成相应图像。 (2)植被指数计算:在该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VI)和植被指数(VI)三种指数计算方法。 (3)植被覆盖度计算:根据植被指数的值,转换为植被覆盖度的比例值。 (4)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 3.数据分析 通过对处理后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岩溶山地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情况,具体如下: (1)整体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1985-1995年间,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逐步增加,主要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森林、灌丛等植被类型得到保护。而1995-2018年间,随着农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地区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草地和灌丛的覆盖度逐年减少,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2)草地和灌丛的覆盖度逐年减少 1985年至2018年,该地区草地和灌丛的覆盖度从33.24%下降至6.44%,表明近年来草地和灌丛面积明显减少,表明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3)森林和林草混交地带的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 1985年至2018年,该地区森林面积虽然也出现了下降,但其总体变化率较小。林草混交地带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主要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森林保护工作的加强。 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粤北岩溶山区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草地和灌丛的覆盖度逐年减少,而森林和林草混交地带的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 (2)近年来,该地区植被破坏面积较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3)针对该地区的植被保护和恢复,应该坚持“生态优先、节约用地、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采取措施,保护和建设粤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何承轩,熊仁飞.粤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2018,46(1):22-26. [2]陈笔锋,陈文琦,张天川.岩溶山地地貌及其生态环境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5):1-7. [3]赵新宇,邓冉.基于遥感技术的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