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前馈补偿的并联型光电设备稳定平台伺服控制 摘要: 随着光电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其稳定性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伺服控制系统在光电设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设备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本论文针对并联型光电设备的稳定平台,通过前馈补偿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伺服控制算法,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关键词:光电设备;并联型;稳定平台;伺服控制;前馈补偿 1.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设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摄像机、光学仪器等。然而,光电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加高效和精确的伺服控制系统。 2.并联型光电设备的稳定平台 并联型光电设备是一种常见的光电设备形式,它由多个运动平台组成,能够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系统。传统的PID控制器经常受到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影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下降。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控制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3.前馈补偿的伺服控制算法 前馈补偿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小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了前馈补偿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伺服控制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模型识别技术获取到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设计了一个前馈补偿器。该补偿器可以根据输入信号和模型参数,预测出未来的控制信号,并加以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改进的伺服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并联型光电设备,并将改进的伺服控制算法与传统的PID控制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相比之下,传统的PID控制器容易受到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影响,导致系统出现波动和误差。而改进的算法通过前馈补偿的方法,能够减小这种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5.结论 本论文针对并联型光电设备的稳定平台,通过前馈补偿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伺服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满足光电设备在各个领域中的要求。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适用性。未来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优化前馈补偿器的设计;基于自适应控制的算法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模型识别技术。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能够为光电设备的稳定平台提供更加高效和精确的伺服控制算法,为光电设备的应用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XiaoY,HuW,ZhouS.Anovelparallel kinematicsmechanismforlaserinterference sealing[J].InfraredPhysics&Technology, 2002,43(2):129-142. [2]GikenKogyoKabushikiKaisha.Supporting poorlystableobjectoncontactmainbody madeofflexiblematerialjointforforcedly correctingorientation,US6257492B1[P].2001-7- 10. [3]YanideM,MurayamaT.Atwo-stepzero scrubmechanismemployingsingledegrees offreedomplanarparallelmechanisms[C]// ASMEInternationalMechanicalEngineering CongressandExposition,Orlando, Florida,USA,2005. [4]Blikstad-BalasE.ANewParallelRobot:The DoubleDeltaMechanism[J].Robotics& Automation,2004,43(1):138-143. [5]WangJ,TianY,SunG,etal.Researchon integrateddynamicparameteridentification techniqueforlowerlimbexoskeleton robot[J].Robot,2004,26(3):260-265. [6]SaitoT,FukushimaE.Developmentofthe 2-DOFparallellinkassemblyrobustforuncertainties [J].Robotics&Automation SocietyMagazine,2005,43(6):24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