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也伴随着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挑战。立体污染包括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更容易被忽视和低估,因此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文献计量学分析 1.文献来源 本文收集了2010年至2021年间,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报告及专利等类型的全文文献共743篇。其中,期刊论文最多,占总数的71.28%;其次是学位论文和报告,分别占8.52%和7.46%。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文献类型|数量|占比| |--------|-----|------| |期刊论文|529|71.28%| |学位论文|63|8.52%| |书籍|10|1.34%| |报告|55|7.46%| |专利|86|11.59%| 2.文献发布时间 从文献发布的时间来看,本文收集的数据主要是2016年以后的文献,这可能与我国加强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工作和政策的推广有关。年发文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2020年的发文数量增长最快。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年份|数量|占比| |-------|-----|------| |2010|14|1.88%| |2011|18|2.43%| |2012|18|2.43%| |2013|32|4.31%| |2014|45|6.07%| |2015|52|7.00%| |2016|87|11.71%| |2017|98|13.19%| |2018|126|16.97%| |2019|122|16.44%| |2020|104|14.01%| |2021|45|6.07%| 3.作者及机构分析 通过计算作者和机构的频次和合作情况来了解领域内的知识产生者及其合作网络。本文数据中,发文量最多的前5个机构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这些机构的科研团队都在具体的研究领域得到了高度认可,且合作频率也相对较高。此外,通过计算合作网络,发现领域内多数作者在合作中心较为靠前的节点,合作比较密切。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热点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得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按照出现次数从高到低排序,前五个热点分别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农药残留监测与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解决”、“农村环境治理与管理”。其次是“水资源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环境修复与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研究方向,这些热点反映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主要关注焦点和问题。 2.研究趋势 从研究趋势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系统化、多层次的特点,包括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此外,我国的研究倾向于针对不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比如“污染源控制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系统管理与调控”、“环境监测与评价”和“政策规划与实施”,目的是综合解决污染源头、促进资源化和生态修复的协调发展。最后,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三、结论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在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农药残留监测与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解决、农村环境治理与管理等研究方向。 2.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系统化、多层次的特点,并倾向于综合解决污染源头、促进资源化和生态修复的协调发展,以适应化解农业立体污染问题的需求。 3.目前,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成为下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蔡若云,张冬宁.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导刊,2020,39(12):166-174. [2]闫雪飞,许磊.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农村垃圾管理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58(11):179-182. [3]张浩然,郝伟.基于文献计量法的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研究概述[J].现代农业科技,2020,38(23):228-231. [4]徐红,肖欢.基于文献计量法的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研究热点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1,30(2):407-415. [5]罗红敏,高继刚.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分析[J].污染控制技术,2021,37(3):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