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城市发展投资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4人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30题) 1、()是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一种公文。   A:决定   B:意见   C:通告   D:批复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正确,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二款:“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符合题意。 B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七款:“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六款:“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二款:“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以下发文时间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8月15日   B: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C:二〇一四年8月15日   D: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格式。 成文日期是指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是公文的生效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故本题选A。 3、下列公文用语中没有歧义的是()。   A:本区新建五座一千平方米的教学楼   B:此案涉及四个课题组成员   C:贵单位接到通知后,请立即办理   D:本项目三个工作人员,分别到广州、上海、南宁调研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A项语句歧义,出现五座总计一千米还是五座每个一千米的歧义。 B项语句歧义,出现四个课题还是四个成员的歧义。 C项正确,没有歧义。 D项语句歧义,出现三个人都去三个城市还是一人去一个城市的歧义。 故本题选C。 4、公文中的数字运用必须规范正确,对于概数、约数,下面写法不正确的是()   A:近千人   B:50%以上   C:近60%以上   D:接近70%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常识。概数即大概的数目,又称约数。一般用几、以下、以上、上万、多、左右、上下等来表示,如几年、三十以下、三十多米、一百步左右、四十岁上下;或者拿数词连用来表示,如三五个、一两天、七八十人。 A项:正确,“近”是概数的表示词。 B项:正确,“以上”是概数的表示词。 C项:错误,“以上”和“近”都表示概数,两个留取一个即可。 D项:正确,“接近”是概数的表示词。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C。 5、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的公文。   A:方案   B:处理办法   C:措施   D:办法.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七项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故本题选B。 6、当问题重大,确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   A:越级行文   B:同级行文   C:多级行文   D:联合行文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多级行文是指将公文同时发送给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甚至直达基层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此种方式多用于为加快文件的传递的上行文或部分不容许作任何变通和发挥的下行文。所以当问题重大,确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时,可采用多级行文。 故本题选C。 7、请示报告 县人民政府: 今年7月,我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损农田面积1500余亩,毁损房屋82间,部分农户财物被洪水冲走或是泥石流掩埋,初步估计损失达500万元。由于我乡属于贫困山区,抗灾能力较弱,难以克服灾害造成的闲难。为此,恳请上级拨给救灾款150万元,以支持我乡生产自救,早日恢复正常生产与生活。 特此报告,希望及时批准。 ××乡人民政府 2015-08-05 (1)、这份文稿的结尾有误,正确的写法是()   A:如无不妥,请及时给予指示   B:特此请示,请予审批   C:务请及时批复   D:特此报告,望批准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 “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等。 一般说来,请示批准,可用“妥否,请批示”等语;请求指示,可用“请指示”等语。请示的结束语,应在请示事项结束后,另起一行。 故本题选B。 (2)、这份文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