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具有空间集聚效应,高度集聚区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若干大城市。影响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规模、科技水平、劳动力成本和区域差异等。同时,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也对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产生了积极影响,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技术交流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政府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更是备受关注。而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文献综述 空间集聚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或机构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呈现出空间上的聚集现象。在经济学研究中,空间集聚现象被广泛关注。集聚现象不仅有利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供应链形成,还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初始阶段主要依靠国营企业进行发展,在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私有企业的兴起,各地纷纷设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就形成了空间集聚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杨天舒(2010)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模式,并据此提出加快区域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王鑫等(2019)通过分析中国省际装备制造业发展差异,探讨空间相关性在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中的作用。周巨斌等(2017)则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正化与空间集聚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的建议。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与测算:本文搜集了2010年至2019年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数据,并计算了各地区的空间集聚指数。 (2)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采用Moran'sI指数检验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自相关性。 (3)空间计量模型:本文采用MarkovChainMonteCarlo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装备制造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影响作用。 4.实证结果 4.1空间集聚现象 本文采用Moran'sI指数检验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具体来看,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若干大城市,如沈阳、武汉和成都等地。 4.2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规模、科技水平、劳动力成本和区域差异这四个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来看: (1)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大的地区其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越强,表明规模效益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影响较大。 (2)科技水平:高科技产业对于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影响也比较显著,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3)劳动力成本: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会逐渐减少,表明劳动力成本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就近生产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 (4)区域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越大,则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会越强,表明区域差异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分工和经济协调产生了影响。 5.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影响因素主要为经济规模、科技水平、劳动力成本和区域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技术交流,促进区域内装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打破地区之间的经济壁垒。 (3)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加强空间分析,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的实证分析为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的认识,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