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汶川地震同震模型新解及震后InSAR观测和初步分析 汶川地震同震模型新解及震后InSAR观测和初步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次里氏7.9级大地震,该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同震模型进行新解析,并结合震后InSAR观测和初步分析,探讨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后地形变特征。 关键词:汶川地震;同震模型;InSAR观测;地形变特征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次里氏7.9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次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后果,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同震模型和InSAR观测,对汶川地震进行了新解析,并分析了地震后的地形变特征。 二、同震模型 同震模型是指地震时刻地震震源的几何形态和运动状态模型。对于汶川地震,研究者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同震模型进行研究。第一种是以单一断层为基础的模型,第二种是以多断层分段为基础的模型,第三种是以复杂断层系统为基础的模型。 根据三种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汶川地震发生在长约240km、宽约80km的北南向断裂带上。其次,地震震源存在多断层分段的特征,但并不存在明显的复杂断层系统特征。最后,震源断层的滑动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破裂长度约为240km,断层滑移量约为9m。 三、InSAR观测 InSAR是一种通过卫星测量地表形变的技术。通过对汶川地震后数月内的地表变形进行InSAR观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汶川地震震源区表现出了明显的低陷特征。其次,向东北方向延伸的横向吸收系特征表明有强烈的压缩应力存在。最后,地震震源区表现出了向上抬升的趋势。 四、地形变特征 通过对汶川地震后地形变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汶川地震造成了地震震源区的长期变形。其次,地震震源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向上抬升的趋势。最后,震源区的表面形变受到了地下断层运动、地壳变形、地下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 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同震模型分析、InSAR观测和地形变特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汶川地震发生在长约240km、宽约80km的北南向断裂带上,震源断层的滑动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破裂长度约为240km,断层滑移量约为9m。其次,地震震源区表现出了向上抬升的趋势,受到了地下断层运动、地壳变形、地下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汶川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后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