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探讨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方式仍然是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统计。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不稳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该计算方式的存在显然已不再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将探讨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必要性 1.考虑到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本身就很困难,再加上现阶段的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社会上的就业状况波动不确定。毕业生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其所汇报出来的数据并不能反应出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因为毕业生是否就业是受到市场需求,公司改变规模,政府政策变化等因素所影响的,如果是受到这样的影响,有的学校办学水平与就业市场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就考虑理性看待这一数据。 2.引导高校更加关注就业质量 现有计算方式使得高校更加注重就业数量。高校为了让自己的就业率指标更好,往往采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比如,将一些在校教学状态很不良或者很差的学生“清退”或者“建议转调”,这样就相当于牺牲自己学生的利益,追求更高的就业率。此种方式不仅没有让高校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反而增加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3.为改变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提供契机 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同时,也会改变高校培养人才的狭隘定位。现有计算方式中,高校在选育人才的过程中,大多以企业、高薪、稳定就业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创新潜力等因素,造成了大量产业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后,高校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全面性,而不再仅关注就业。 二、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可行性 1.需要建立更加客观、科学的指标体系 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后,需要建立基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质量的考核体系,从而更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就业状况。在指标的选择中,除了考虑到毕业生就业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到就业的持久性、薪酬以及在职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2.需要多方面联合共同监管和管理 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主体后,需要多方面联合共同监管和管理,如政府职业学习中心、用人单位、教育部门、高校等各方联合资助,综合考量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更为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 3.需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 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主体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更多地关注指导服务。政府、高校、社会资助组织等不同机构可以联合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专业的职业能力提升、面试技巧、求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毕业生进入到职场。 总之,取消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是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解决思路,但实施起来还需要各界面共同协作,并且需要建立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