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特检中心招聘65人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24题) 1、中央纪律监察部网站自开通以来,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网络举报板块,方便群众顺利、安全地举报监督,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监督属于()。   A:立法监督   B:社会及舆论监督   C:司法监督   D:政党监督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旨在探究法律监督这一法律领域的基本知识。法学界一般把“法”理解为国家权力,即国家政权及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而形成的一种力量。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其内容涉及宪法与行政法,民法,刑法等领域。国家机关和社会都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所谓国家机关,是指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的机构。国家机关的监督职责涵盖了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管和监督。社会监督包括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中国共产党、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都需要接受社会监督,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 A项:在我国,立法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实施的监督措施,以确保立法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法律监督程序主要有审议程序、表决程序以及决定、批准、备案等具体程序法。由于本题的监管对象为广泛的社会群体,因此存在错误。由于法律对国家机关的监督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本课题将“机关”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来研究。在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社会监督作为社会公众的监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题的监督者为国家工作人员,故本题意为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时出现的违法、失职行为。在本题中,中央纪律监察部网站醒目之处设有网络举报板块,以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本题中本单位领导干部在其职务上所做的违法违规等问题,都属于舆论监督范围内。 C项:错误,司法监督,是由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管措施,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本题中,“检察机关”一词为法定名词,但该栏目并未提及检察机关是否可以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也没有明确说明检察机关如何行使监督权。 D项:错误,政党监督,是指政党组织对国家事务进行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国家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本题并未牵涉到其他政党组织对党的监管。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企业单位等之间存在着权力关系,这些不同性质的权力主体都有各自行使自己权利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2、()是管理工作的基础要素,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A:战略   B:决策   C:目标   D:计划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此题旨在探究管理学的根本原则。其中决策又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根据第七版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所有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在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个方面。所以,在学习中必须重视对这四种主要职能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它贯穿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多个职能领域,是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石。本部分主要讨论了决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B。 3、工作计划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情况分析、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A:工作的步骤和措施   B:取得的成绩   C:工作经验   D:工作教训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事务性文书中工作计划的核心要素。其特点是要求考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完整的工作计划书,并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在 的工作计划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明确的目标、采取的措施以及必要的步骤。其中前三项是在以前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后两项为完成新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所以A是对的。B、C、D项目更倾向于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而非对后续工作的计划和部署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如果要保证每个阶段都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将是必不可少的。 A项正确。 B项错误。 C项错误。本题意在说明“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并能把知识贮存起来”.由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因此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D项错误。本试题考查的是“用语言描述和推理”这一重要内容,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密切相关。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A。由于在计算中,学生对“单位”和“量的计量”这两个概念理解不清或混淆,因此造成了计算误差较大。 4、当否,请批复“特此通知”属于()。   A:称谓用语   B:领起用语   C:承启用语   D:结尾用语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