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云计算是在网格(Grid)、效用(Utility)和软件即服务(SaaS)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概念。因此,它与分布式、网格和效用计算在概念上有一定的重合处,同时又在适用情况下具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如今人们将云计算与更高级别的云抽象化关联起来。由于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使用户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各种终端访问所需的应用。这些应用部署在地域分散的数据中心上,这些数据中心可以动态地提供和分享计算资源,这种方式显著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 从技术方面看,云是一种基础设施,其上搭建了一个或多个框架。图1显示了云的架构,虚拟化的物理硬件层提供了一个灵活、自适应的平台,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以分层模型体现了云计算概念。从分层来看,云计算可以基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以便在各个层次实施和实现相应的业务需求。 图1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尚待完善 对于新技术来说,存在一个合适的标准化时机。如图2所示,最佳的标准化时机处于技术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市场商用规模并不大的窗口期。如早于此窗口期进行标准化,会导致技术发展不成熟,扼杀技术发展的潜力。而迟于此窗口期进行标准化,由于已经¬有大量的产品进行商用,市场无法承受标准化的成本,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多套标准,导致标准化失败。 图2云计算当前所处的标准化阶段 一方面,当前主流的软硬件厂商,如IBM、微软、Oracle、SUN、Redhat、赛门铁克等,都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架构与体系,并投入了较大的研发力量。在各家的云计算架构中,概念依稀相似,但细节各有不同。并且,由于各个厂家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导致对云的概念理解与视角有较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云计算中尚有较多技术问题待解决,例如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QoS问题、多个功能弱的物理机虚拟成一个功能强的虚拟机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没有业界共同认可的标准化方案。而在实际技术实现时,不同的云计算架构必然要针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采用自己的私有技术。由于这些技术尚处于探索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标准化。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博士于2009年6月9日做客IT龙门阵时,就坦言:“现在是各路厂商各自努力往前冲的时候,制定标准的大环境还不成熟;当产业慢慢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之后,标准制定就能水到渠成。” 由于云计算技术尚未成熟,可以认为云计算当前处于标准化窗口期的前期。 云计算所处的发展阶段 “炒作周期(HypeCycle)”理论指的是由Gartner公司发现的硅谷科技公司及相关技术的成长曲线。如图3所示,一种新技术从发展初期到最终获得成功商用,将经历5个阶段。 图3云计算所处的HypeCycle周期 《2009年度炒作周期专题报告》首席分析师杰基•芬恩(JackieFenn)总结道:“2009年期间处于过热期的技术包括云计算、电子书阅读器和互联网电视,而社交和微型博客网站已经¬度过了过热期,很快便会进入幻灭期,并逐渐被企业用户淡忘。” 当前业界对于云计算产生了大量不切实际的期望,根据Gartner的分析,以及历史规律的参考,有理由相信,当前云计算正处于HypeCycle周期的过热期。 云计算在电信应用中的思考 在云计算的热潮下,电信行业应该如何去应对才能保证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后? 首先,在标准化不完善,关键技术待解决的大前提下,初期的云计算环境将很难完全开放。有理由相信,电信行业初期的云环境,应该是以各厂家自己的“小”云为主,并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从云计算给电信运营商所带来的优点来看,开放性、设备高利用率、可扩展性、业务部署灵活性是四个最重要的特点。在开放性暂时未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系统与产品具备设备高利用率、可扩展性、业务部署灵活性等云特征,是当前电信设备商必须考虑的。 其次,在云计算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提下,不同的产品由于特性不同,向云计算架构靠拢的动力也是不同的。 对于业务类的产品,天生就具备“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云特性,并且业务类产品处于电信网络的外围边缘,云化不会导致全网的振荡。所以,业务类产品不仅在业务特征上有云化的驱动力,在网络架构上也是最适宜率先云化的系统设备。 对于核心网产品,由于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并且随着IMS的引入,核心网设备出现功能细化、网元种类多、网络扁平化的特征,这导致在发生网络故障时,故障的定位具备很高的复杂性。如果在云计算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引入云平台,将加剧核心网的复杂性,导致故障定位的难度加大。因此网络设备的云化,应该在云计算技术较为成熟时再加以考虑。 对于基站等接入设备,虽然业界已经¬出现“基站云”等概念,但是由于天生具备地域分散、容量小等“非云”特征,云化的业务驱动力不足。接入设备的云化,应当是最后考虑的设备。 对于网管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