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事业单位招聘148人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24题) 1、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类型。与机关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具有的特点是()。   A:不拥有国家权力,但是可以行使行政职能   B:以社会公益为主要发展取向,但最重要的特征是营利性   C:门类繁多,情况复杂   D:一般以体力劳动为主体,主要提供物质产品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与事业单位相关的制度规范。相较于机关单位和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不具备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资格,也不具备行政职能;2通常以社会公益为主导发展方向,具备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在社会组织中,脑力劳动者是主体,他们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人才,他们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往往是知识和精神的结晶;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一词并没有确切地表达出它应有的内涵,而仅仅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来理解。”这四个门类纷繁复杂,其情形错综复杂。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它不是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办或经营管理的单位,而是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机构。在A项错误中,事业单位被排除在行政机关之外,因此无法行使其行政职能。在事业单位中,从事公益性事务是其主要职责,而非以营利性为目的,这是由于B项错误所导致的。 C项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事业单位的类型繁多,情况错综复杂。单位性质和职能不同,其管理方法也有差异。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知识密集型组织以脑力劳动为主体,而专业人才则是构成该组织的主要成员。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转变,对行政管理职能提出了新要求,原有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C。 2、关于公文的行文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上级机关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B: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D: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主送与被寄信人直接发生公务关系的其他有关机关或部门,在收到该通知前可以将其发文日期填入表头,并加盖印章。 A项正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B项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C项正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六)项规定:“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上述两个条文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以上两种情形进行限定的。 D项正确,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二)项规定:“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在实际写作中,有些同志对上述两个问题往往不作具体区分和说明。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B。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情节较重的,给予:()   A:警告或记过处分   B:记过或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C: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   D:撤职或开除处分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与事业单位相关的制度常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运作机制。由此可见,“严重违反职业道德”是对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求,也是考核评价他们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利用专业技术或者技能实施违法违纪行为的;(二)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者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三)利用职业身份进行利诱、威胁或者误导,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四)利用权威、地位或者掌控的资源,压制不同观点,限制学术自由,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五)在申报岗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