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结构实验实验项目: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09年11月20日 一、实验名称: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三、实验原理 (1)偶极矩与极化度: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其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以是重合的,也可以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图1电偶极矩示意图图2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如图1所示,其定义是(1) 式中,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向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的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电荷的数量级为10-20C,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是10-30C·m。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如图2所示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我们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转向来衡量。 与永久偶极矩的值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 (2) 式中:为玻兹曼常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诱导来衡量。显然P诱导可分为二项,即电子极化度P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原子,因此P诱导=P电子+P原子。P诱导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与温度无关。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s-1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3) 当频率增加到1012~1014的中频(红外频率)时,电子的交变周期小于分子偶极矩的松弛时间,极性分子的转向运动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即极性分子来不及沿电场方向定向,故=0,此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等于摩尔诱导极化度。当交变电场的频率进一步增加到>1015秒-1的高频(可见光和紫外频率)时,极向分子的转向运动和分子骨架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此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等于电子极化度。 因此,原则上只要在低频电场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在红外频率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诱导极化度,两者相减得到极性分子摩尔转向极化度,然后代入(2)式就可算出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来。 (2)极化度的测定:克劳修斯、莫索和德拜从电磁场理论得到了摩尔极化度与介电常数ε之间的关系式: (4)式中,为被测物质的分子量;为该物质在下的密度;ε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但(1)式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对某些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因此后来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就可以看作为(4)式中的。海台斯纳特首先利用稀释溶液的近似公式。 (5)(6) 再根据溶液的加和性,推导出无限稀释时溶质摩尔极化度的公式: (7) 上述(5)、(6)、(7)式中,、是溶液的介电电常数和密度;M2、X2是溶质的分子量和摩尔分子数;ε1、p1、M1分别是溶剂的介电常数、密度和分子量;α、β是分别与直线斜率有关的常数。 上面已经提到,在红外频率的电场下,可以测得极性分子摩尔诱导极化度。但是在实验上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一般总是在高频电场下测定极性分子的电子极化度。 根据光的电磁理论,在同一频率的高频电场作用下,透明物质的介电常数与折光率的关系为: (8) 习惯上用摩尔折射度来表示高频区测得的极化度,而此时,,. 则(9) 在稀溶液情况下,还存在近似公式: 同样,从(9)式可以推导得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折射度的公式: (11) 上述(10)、(11)式中,是溶液的折射率,是溶剂的折射率,γ是与直线斜率有关的常数。 (3)偶极矩的测定:考虑到原子极化度通常只有电子极化度的5%~15%,而且又比大得多,故常常忽视原子极化度。 从(2)、(3)、(7)和(11)式可得 (12) 上式把物质分子的微观性质偶极矩和它的宏观性质介电常数、密度、折射率联系起来,分子的永久偶极矩就可用下面简化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