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C55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 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暂行) 安徽交规院测试中心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土建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二〇一四年五月五日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C55湿接缝补偿收缩混凝土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C55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 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按照节段预制拼装箱梁上部结构设计说明,预制拼装箱梁现浇湿接缝采用C55补偿收缩 混凝土进行施工。检测中心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补偿收缩要求、耐久性、外观 质量等要求,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 检验项目。 一、原材料 1.检验依据和检验项目 1.1硅灰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提出具体检验项目见 表1。 表1硅灰 型式进场 注1出厂复验 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检验注2检验 检验注3 2 比表面积/m/kgGB/T19587≥18000√√√ 烧失量/%GB/T176≤6√√√√ 含水率/%GB/T18736≤3√√√√ 氯离子含量/%JC/T420≤0.02(JTG/TF50)√√ 二氧化硅/%GB/T176≥85√√√ 混合砂浆需水量比/%GB/T18736≤125(JTG/TF50)√√√√ 性能28d活性指数/%GB/T18736≥85(JTG/TF50)√√√√ 碱含量/%GB/T176计算项目,不作规定√√ 注1:硅灰技术要求除注明(JTG/TF50)的检验项目外,其他检验项目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要求执行。 注2:复验频率: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规格的硅灰达6个月。 注3:按照招标文件,加大掺合料进场检验频率:同一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以每120吨 为一批,不足120吨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测所选项目1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20% 进行检测,但至少应进行1次检测。 注4:为保证外观色泽一致,硅灰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 注5:硅灰掺量不超过8%(招标文件)。使用硅灰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经监理人批准。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C55湿接缝补偿收缩混凝土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注1 表2膨胀剂 技术要求型式出厂进场 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注4 复验注5 Ⅰ型II型检验检验检验 氧化镁/%GB/T176≤5.0≤5.0√√ 总碱量/%GB/T176≤0.75≤0.75√√ 2 比表面积/m/kgGB/T8074≥200≥200√√√√ 细度 1.18mm筛余/%GB/T8074≤0.5≤0.5√√√√ 初凝/minGB/T1346≥45≥45√√√ 凝结时间 终凝/h≤10≤10√√√ 限制膨胀水中7d/%GB23439≥0.025≥0.050√√√√ 注2 率转干空21d/%≥-0.020≥-0.010√√√ 抗压强度7d/MPaGB/T17671≥20.0≥20.0√√√ 注3 28d/MPa≥40.0≥40.0√√√ 注1:膨胀剂应单独存放,并不得受潮。当膨胀剂在贮放过程中发生结块、胀袋现象时,应进行品质复验。 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规定,按照水化产物不同,混凝土膨胀剂分为:硫铝酸钙类混凝土膨胀 剂(代号A)、氧化钙类混凝土膨胀剂(代号C)和硫铝酸钙—氧化钙类混凝土膨胀剂(代号AC)三类。 本工程可采用这三类膨胀剂。 注2:限制膨胀率是混凝土膨胀剂的关键技术指标,是强制指标。检验限制膨胀率时,使用GB23439的检 验方法,灰砂比为1∶2,水胶比为0.40,膨胀剂掺量统一规定为内掺10%。按限制膨胀率不同,混凝土 膨胀剂分为Ⅰ型和Ⅱ型。国内常规为I型产品,可满足本工程需要。Ⅱ型产品需要用专用的膨胀熟料生产, 符合日本产品标准的要求,目前国内有少数厂商能够生产。 注3:混凝土膨胀剂的抗压强度检验,采用灰砂比为1∶3、水胶比为0.50的胶砂,混凝土膨胀剂内掺10%, 规定采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剂》规定的基准水泥。 注4:复验频率: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 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 注5:进场检验频率: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编号且连续进场的膨胀剂,应按每200t为一检验批, 不足200t时也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抽样量不应少于10kg。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20% 进行检测,但至少应进行1次检测。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验 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试 配、试件检测和试浇筑后确定。在大量试配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要求 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当原材料或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