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强度折减法在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建筑论文 强度折减法在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宋婷 (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广东深圳518028) 【摘要】现行规范方法难以准确确定加筋土体的内部稳定性,难以满足高边坡工程的需求。本文引入加筋土模型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结合高边坡实例探讨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加筋土边坡的设计计算,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确保工程的稳定性。该方法不需要按传统设计方法分别进行内部稳定性的验算和外部稳定性的验算,还可以考虑筋带的轴向拉伸刚度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可以对筋带的间距和长度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 强度折减;加筋土;安全系数;高边坡 1.引言 现行的加筋土边坡设计在确定基本资料及参数的基础上,一般分为内部稳定性验算和外部稳定性验算[1~5]。 1.1内部稳定验算。 (1)鉴于目前无法计算加筋土体的稳定性,一般采用经验算法。根据筋带的垂直与水平间距、荷载的情况,计算筋带所受拉力;根据筋带的容许拉应力,验算筋带的抗拉强度。若不满足时,则增加筋带数量,或改用较高强度的筋带,或改变筋带的布设,重新计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根据初拟筋带的长度、宽度,验算筋带的抗拔稳定性。若不满足要求时,或增加筋带长度,或增加筋带数量(只有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才用),或改用摩擦系数大的填料,重新计算直至满足要求。 (2)现行规范方法难以准确确定加筋土体的内部稳定性,严重影响了设计的可靠性,因而对加筋高边坡的设计高度都有严格的控制,为此难以满足高边坡工程的需求,加筋土高边坡的设计需要另找新路。 1.2外部稳定验算。 (1)外部稳定性的验算:包括加筋带沿地面的水平滑移、倾覆稳定性,地基承载力,以及整体滑动的计算。计算方法与重力式挡墙一样或相近。 (2)上述计算只满足单根筋带的设计参数,包括筋带强度、截面尺寸与长度,而且破坏面的位置与形态是人为假设的,降低了设计的可靠性。没有涉及筋带的轴向拉伸刚度的选取,如筋带刚度选择不正确会造成加筋土体失稳与过大变形,这显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引入了国际通用软件中的加筋土模型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探讨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稳定性。 2.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原理 2.1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岩土体抗剪切强度参数值(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不断进行折减,直到极限平衡状态(破坏状态)为止,对应的折减系数被称为岩土体的稳定安全系数。稳定安全系数表示为: 公式中,τ为岩土体材料的初始抗剪强度,τacute;为折减后使坡体达到破坏状态时的抗剪强度。 对于岩土材料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其强度折减过程如下: 2.2有限元极限分析法中,无论是采用强度折减法还是超载法都需要知道岩土工程发生整体破坏的判据。郑颖人、赵尚毅等总结归纳了如下三种整体破坏判据: (1)通常把滑面塑性区贯通作为整体破坏的第一判据。 (2)滑体由稳定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滑面上各点的位移和塑性应变将产生突变,因而可把滑面上各点塑性应变或位移突变作为边坡整体失稳的第二判据。 (3)通常将有限元静力计算是否收敛作为边坡失稳的第三判据。当然,这一判据不适用于由于网格划分不合理,计算失误而引起的计算不收敛。 3.加筋土模型 3.1本构模型。 土工格栅材料是一种只能受拉,不能受压,不具有抗弯刚度的柔性材料,因此土工格栅单元的本构关系简化为线弹性,看成只能沿轴向变形的一维单元,如图1。 在只考虑水平位移的情况下,单元节点与节点的位移关系式为: 3.2接触单元模型。 3.2.1接触单元的目的是为了模拟土工格栅与土之间在施工或工作运行过程中有相对滑动现象,即在两者之间出现位移不连续的现象,因此在土工格栅与土之间设置单元接触面,如图2所示。 4.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工程实例 4.1加筋土边坡实例简介。 以某高速公路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的实际工程作为算例,如图3所示。高边坡高9.6m,筋带长6.4m,垂直间距为0.4m,共铺设21层筋带。土体重度19.5KN/m3,粘聚力5KPa,内摩擦角35°,筋土界面摩擦系数等于0.44,筋带轴向拉伸刚度1000KN/m。 4.2加筋土边坡模型优化方案。 (1)分析过程中保持筋带的长度取6.4m不变,在,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如果工程的安全系数要求达到1.3,那么筋带间距取0.4m和0.45m比较合理,因此确定这两种筋带间距,在此基础上进行筋带长度的优化设计。 (2)根据上一步确定的两种筋带间距,进行不同筋带长度条件下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不论是采用哪种间距筋带,当筋带长度从7.4m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