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C]、[O]及真空度对RH真空脱碳的影响 (日)木通口善彦等 摘要为了调查250tRH脱气装置的脱碳行为,用CO气泡形成模型,研究了[C]、[O]及真空度对脱碳速度常数(Kc)的影响。Kc在脱碳过程的初期和后期较小,中期较大。Kc在脱碳初期小是因为环流速度小,在脱碳后期小是因为CO气泡形成的速度低;在脱碳中后期,脱碳的有效反应面积、脱碳反应容量系数(ak)和Kc与[C]·[O]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关系式可由CO气泡形成模型导出;在脱碳初期真空槽内的压力对环流速度Q有影响,用经验式计算的Q恰好与用实测的Kc和推定的ak所获得的实绩RH值一致;建立了新的RH脱碳模型,[C]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的[C]吻合,用此模型还可评价排气速度对Kc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二次精炼钢包冶金脱碳动力学RH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以汽车用钢为代表的超低碳钢需求量的增加及目标碳浓度低于10ppm的苛刻要求,必须提高RH精炼的脱碳速度并降低脱碳终了的碳浓度。但是在低碳区域,因为脱碳速度的下降,RH处理超低碳钢所需的时间比普通低碳钢长。处理时间的延长势必导致RH处理成本的增加及生产能力的下降,因此确立有效的脱碳模式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根据许多的研究报告,RH的脱碳大致可分为钢水自由表面的CO生成反应(表面脱碳)、环流Ar等气泡对CO的吸附反应(气泡脱碳)及钢水内部的CO气泡产生的反应(内部脱碳)。胜田、岸本等人进行了表面脱碳方面的研究,得出表面脱碳所带来的影响极小。气泡脱碳对整个脱碳过程带来的影响比例为5%~100%(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 内部脱碳模型是由Kuwabara等倡导的,虽然模型的决定因子并不明确,但其得出的气泡发生容量系数K值为相差两个数量级的8.3×10-3~0.17(s-1)和20(s-1)。因此,对于RH的脱碳反应机理,不清楚的地方还很多。而且,脱碳初期真空度变化很大,这一过程中几乎没有有关钢水环流速度的认识,这阻碍了对脱碳初期的分析和研究。 因此本文借助内部脱碳模型,通过对实绩RH的脱碳行为的分析,定量地研究了钢水中[C]、[O]及真空度对RH脱碳速度的影响。 2试验装置及方法2.1实绩脱碳速度的测定 在250t转炉,停吹碳控制在0.025%~0.065%,炉后不进行脱氧直接到RH进行真空脱碳处理。取样采用铁制空样模,同时记录处理中真空槽内真空度的实时变化情况。RH的试验条件:为浸渍管径0.66m、下部槽内径3.2m、真空度133Pa、环流气流量恒定在0.05m3/s。 3试验结果3.1脱碳处理中[C]、[O]及真空度的变化 处理中钢包内碳浓度CL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脱碳初期及碳浓度低下的脱碳后期脱碳速度慢,在中期脱碳速度快。CL为0.01%时,钢包内游离氧浓度OL越高其脱碳速度越大。 处理中CL和OL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于转炉终点Pco约为0.81~1.01×105Pa,可知RH处理前CL越高的炉次处理前其OL越低。根据碳、氧的等摩尔反应(C+O=CO),图中CL/OL的斜率比预想的1.33(16/12)要小约为0.6,从脱碳处理中渣中(FeO)、(MnO)的降低可看出是钢渣向钢水中传氧所造成的。 处理中的真空槽内压力P的实时变化如图3所示。初期P的下降速度较大,随着处理的进行P的下降速度逐渐降低。 3.2碳浓度和氧浓度对脱碳速度的影响 采用CL时间序列数据中相邻的值,由下式求出脱碳处理中的脱碳速度常数KC(s-1)。-dCL/dt=KC·CL………(1) 所求得的KC与CL的关系如图4所示。CL在0.01%以下,CL越大,OL越大,KC值越高。另外,根据脱碳初期的KC都较低,可以看出KC和CL、OL二者的相关性,因此可用CL·OL与KC的关系来表示,其结果如图5所示。CL、OL的差异很大,但二者乘积CL·OL与KC有很好的相关性。 4分析4.1脱碳速度常数及槽内脱碳容量系数 据住田报导,假设钢包和真空槽内的钢水为完全混合,钢包和真空槽内的碳浓度可用(2),(3)式来表示:W(dCL/dt)=Q(CV-CL)……(2)w(dCV/dt)=Q(CL-CV)-ρ·ak(CV-CE)……(3) 式中:W、w分别为钢包内和真空槽内的钢水量(kg),Q为钢水环流速度(kg/s),C为碳浓度(%),ρ为钢水密度(kg/m3),ak为脱碳反应容量系数(m3/s)。(下标L,V,E分别代表为钢包内,真空槽内,反应界面) 在w/W<<1的条件下,脱碳反应速度常数KC可用式(4)表示: KC=(Q/W)·ρ·ak/(Q+ρ·ak)……(4) 另外环流速度Q通常用Kuwabara等在真空度13~2.7×103(Pa)范围内提出的(5)式来计算: Q=η·D4/3G1/3·T·ln(P0/P)……(5) 式中:D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