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苯佐卡因的实验室制备方案探究 苯佐卡因(Benzocainum)是一种非水溶性的局部麻醉药,有止痛、止痒作用,主要用于创面、溃疡面、粘膜表面和痔疮麻醉止痛和痒症,其软膏还可用作鼻咽导管、内突窥镜等润滑止痛。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是起效迅速,约30秒钟左右即可产生止痛作用,且对粘膜无渗透性,毒性低,不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1984年美国药物索引收载苯佐卡因制剂即达104种之多,苯佐卡因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苯佐卡因简介】: 结构式: 大类:麻醉药及辅助药物 中文名:苯佐卡因 英文名:Benzocaine 化学名:4-aminobenzoicacidester 分子式:C19H11NO2 分子量:165.19 理化性质:白色结晶粉末,Tm80~90℃无臭,味微苦,后又麻痹感;与光色变黄。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难溶于水。 作用特点及适应症:麻醉作用较普鲁卡因弱。 【合成中间体简介】: 化学名:ethylp-nitrobenzoate 结构式: 分子式:C9H9NO4 分子量:195.17 理化性质:无色或浅黄色针状晶体,Tm57,Tb186.3,易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 苯佐卡因的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 1.1药理毒理本品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弱,不可作浸润麻醉(不溶于水),局部吸收缓慢持久。水解为对氨基苯甲酸,在正常使用浓度2%~10%时无刺激性和毒性,毒性仅相当于可卡因的5%或10%(可卡因成瘾、价贵),局部使用最大安全量为5g或者20%溶液25mL。 1.2药效学抑制来自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味觉变钝,结构与普鲁卡因相似,因此它吸收缓慢,麻醉作用持久。 1.3药代动力学很少通过正常皮肤吸收,而较快通过粘膜吸收。通过血浆胆碱酯酶代谢和较少被肝胆碱酯酶代谢。 2用途 暂时缓解疼痛和瘙痒皮肤的不适,轻度烧伤、晒伤、创伤和昆虫叮咬。耳用制剂被用来减轻急性充血性、浓性外耳炎、游泳耳炎的疼痛和瘙痒以及耳外用。对牙痛、咽喉痛、口腔溃疡、各种痔疮、肛裂、外阴瘙痒也是有效的,作为男性生殖器脱敏剂使射精缓慢。或用作导管和内镜管的麻醉润滑剂。 3注意事项 有药物过敏史。皮肤剥露或重度的外伤的粘膜,<6岁小孩慎用。苯佐卡因可中和磺胺类抗菌药的作用。避免全部制剂对眼睛的接触,当用喷雾剂时,小心不要吸入雾气,不要使喷雾剂靠近明火或烙铁和不要暴露在高温中,喷雾剂至少远离有影响的地区30cm;苯佐卡因应用前,化学灼伤应被冲洗;在痔制剂使用前,应先彻底清洁或干燥直肠部位,在早、晚或每次排便后经常使用;制剂应贮藏于15℃~30℃的密闭容器中。 【苯佐卡因合成路径】 1.以甲基苯胺为原料,苯佐卡因的合成方法主要有: 1.1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酰化、氧化、水解、酯化制得苯佐卡因; 1.2先用硫酸亚铁还原对硝基苯甲酸得对氨基苯甲酸,再与无水乙醇在酸性条件下酯化得苯佐卡因; 1.3酯化与还原合并为一步进行; 1.4对硝基苯甲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先酯化得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经铁粉还原得苯佐卡因。 对以上几种合成路径进行比较: 方法1.1所用条件较温和,但反应步骤较多,收率低。 方法1.2用硫酸亚铁还原生成的对氨基苯甲酸,由于其羰基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而混于铁泥中不易分离,此外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低,故其第二步的酯化反应的效率也不高,产物的收率较低。 方法1.3需要用到金属锡,原料昂贵。 方法1.4工艺成熟,原料易得,是许多药厂采用的方法。但浓硫酸因具有强氧化性,使副反应较多,后续处理麻烦,产品色泽深,对设备腐蚀严重。上世纪80年代末,Gedye等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进行有机合成研究,给有机化学研究带来一片新天地。微波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它因具有均匀快速、收率高、产物易分离、污染小或无污染等特点而倍受注重。为此,我们在方法1.4的基础上合成苯佐卡因,在酯化反应中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工艺改进后,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相应反应阶段收率和目标产物收率有所提高。 2.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苯佐卡因的合成路径如下: 2.1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过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2.2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过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2.3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过氧化、卤化、酯化和还原反应,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2.4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过氧化和酯化还原反应,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对几种合成路径进行比较: 方法1.1设计较为合理,但由于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低,酯化反应收率低,与方法1.2相比不是最优的合成路线,故不选用此制备路线。 方法1.2的制备路线设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