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创新校本研训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设备、新需求,教师需要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我决策。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于“创新”,转变校本研训方式,发展教师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地基础。 1.从被动到主动,促进教师主动。 新质生产力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主动、不断地学习、探究与创新,要求教师都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断创新,促进学校教育不断地发展。以往校本研训,教师通常只是被动参与、被动接受,被动地倾听专家或名师的讲座与指导,很少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识,这样抑制了教师主体意识。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校本研训应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这种主动参与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研修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教师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依靠集体合作的力量来营造一种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互助合作方式,建立起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才能使研训活动更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为教师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交流和发展的空间。“互动式”研训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教师为主体,搭筑一个互动式的研训平台,实施“互动式”研训方式,营造校本研训的氛围,针对平时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民主自由地交流互动,有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满足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需求。 2.从单科到多科,促进学科融合。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对于单一学科的研训方式不能适应当下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整体单元阅读、跨学科、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的提出,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从单兵作战变成团体作战,学科研训变为综合研训,教师仅凭学科教学经验已经难以应对。需要打破僵局、触类旁通、学科融合、科学决策等,帮助教师寻找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钥匙。通过参与跨学科、跨年级的校本研讨和教学方案设计,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全面了解不同学科、年级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教学内容,整合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种校本研训方式的转变,不仅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相应理念,也促进校本研训的创新与发展。 3.从传统到创新,促进方式转变。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驱动,在校本研训领域寻求突破与改革,摒弃陈旧的研训方式,探索灵活有效的研训形式。而传统的校本研训通常以专题讲座、课例研讨、听课议课等形式进行,这些研训方式很难唤起教师参与研训的兴趣与激起教师的创造力。为此,学校要以教学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研训为抓手,采取多渠道融合的“三位一体”校本研训新样态。以集备研讨、专题研讨、课例研讨、沙龙研讨,网络研训等形式开展活动,为教师提供共同研讨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校本研训应依据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设立学科备课组、课题组,同时还要组建综合组等,采用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课例研讨、沙龙研讨等互动形式,并借助在线平台、网络教研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研训方式。这样不仅增强教师的实践体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而且还培养教师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4.从线下到线上,拓宽研训空间。 新质生产力要求校本研训应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而网络研训,拓宽了研训空间,给校本研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也给教师培训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由于网络信息丰富,实时互动性强,给教师学习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网络研训,其实质是教师可以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即教师通过网络,登录教育论坛,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与专家名师展开交流研讨,亦可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见解。从而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而校本研训应做到“三个扎根”,即: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只有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教师积极地参与研训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研训效果。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研训内容安排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资源,一是充分发掘教师已经存在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想法;二是充分利用研训现场的互动过程来丰富研讨内容、优化研训方式。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研训内容安排要强化实践意识,凸显实战性,关注实际问题,注重问题体验和行动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体验、深度反思和行为跟进中解决实际问题,建构实践知识,发展专业能力。 总之,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校本研训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与未来人才人培养的需求。为了校本研训的创新,学校要不断探索校本研训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