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凹山矿田铁硫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探讨 凹山矿田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含铜铁硫矿床之一,其核心区黄铁矿标型矿体规模庞大,是铁硫矿床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文针对凹山矿田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探讨,分别从地质背景、矿体形态、矿物组成、交替层理和成因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以期对凹山矿田的黄铁矿标型形成机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质背景 凹山矿田位于华南造山带,是新元古代诸多成矿带之一。该矿区在寒武纪—奥陶纪形成的岩浆活动中受到重要的热液流体影响,形成了多期铜铁硫矿床。黄铁矿标型矿体产于早寒武世华夏期,是最早形成的矿床类型之一。由于热液岩浆中富含硫和金属元素,且随地壳运动而聚积于这一区域,因此形成了高含铜、含铁、含硫的矿床。 二、矿体形态 黄铁矿标型矿体在凹山矿田的分布范围较大,形态多样。一般为伸展状的带状岩体,长度可达数千米,宽度千米级别。在岩体中,矿石呈“口袋状”或“板层状”分布,单块矿石量可达100万吨或以上。此外,在矿体中还常常出现流态、薄层、层理变形等现象。这些特点与早期热液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方式密切相关。 三、矿物组成 黄铁矿标型矿体的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等。其中,黄铁矿是绝对主要的矿物,占据总量的绝大部分。黄铜矿次之,辉铜矿最为稀有。黄铁矿中含铜量高达2-6%,硫含量达到30-45%以上。黄铜矿中铜含量一般为4-7%,硫含量在25-35%之间。而辉铜矿在矿体中的含量非常少见,但其含铜量极高,达30-40%以上。 四、交替层理 黄铁矿标型矿体中存在显著的交替层理现象。在矿体中可清晰区分出交替出现的矿石带。这些矿石带呈上下对称分布,厚度约为几米至十几米不等。每片矿石带中又可区分出多个小层理,其厚度常常不到数厘米。这些交替层理的出现与热液活动的变化及其流动方式密切相关,如热液流体的停滞、断续、减速、加速等情况。 五、成因机制 凹山矿田的黄铁矿标型矿床形成机制复杂,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但总体来看,其形成过程与热液流体的运动沉淀有关。随着热液流体的不断深入,局部形成了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得流体中的金属元素与硫元素得以沉淀。同时,流体交替、流速变化、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等使热液成分发生了动态变化,因此矿床呈现出了交替层理、板状结构等特征。此外,成矿过程中的沉积、热液迁移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黄铁矿标型矿体的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凹山矿田的黄铁矿标型矿体在地质背景、矿体形态、矿物组成、交替层理和成因机制等方面均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但由于部分特征与其他类型的铁硫矿床重叠,因此矿床的识别需要综合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同时,矿床的进一步研究还需更多的实验和野外调查数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