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地层学的角度探讨昌宁—孟连缝合带的若干问题 地质学家们一直在积极研究中国南部的昌宁—孟连缝合带,这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区域,包括了很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将从地层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该缝合带的若干关键问题。 1.缝合带的形成和演化 昌宁—孟连缝合带是由早古生代的下古生界昌宁群和中古生界盘江群出露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群相遇形成的。它是中国南方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标志性地质区域。在地质学家的研究中,大体上可以将该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分成莫霍—古板块折返模型和岩石圈俯冲消失模型两种。 (1)莫霍—古板块折返模型 该模型认为下地壳和上部软流圈随碰撞被挤压到古板块下方,产生撞击作用,形成缝合带。该模型还指出相对于古板块和下地壳的上部软流层会因为杂破出露而伸展,进而嵌并进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就是由于这样的挤压和伸展造成的。 (2)岩石圈俯冲消失模型 该模型认为昌宁—孟连缝合带的形成是由于上部板块下沉,和下部的岩石圈俯冲作用。这个过程中,退变带上升到表面,最终形成了昌宁—孟连缝合带。 2.洋-陆碰撞的证据 在昌宁—孟连缝合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明确的洋-陆碰撞的证据。 首先,地层学研究表明,昌宁群和盘江群是分别由海南岛和澜沧江盆地沉积形成的。同时,这两部分形成的时间点分别是距今5-8亿年和3.5-4亿年前。这些结果非常有助于说明缝合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此外,昌宁—孟连缝合带的岩石中还发现了许多来自俯冲带的岩浆岩,这些岩浆岩具有很高的钠含量和锆石年龄。这些发现揭示了昌宁—孟连缝合带是在碰撞和俯冲构造作用下形成的,进一步支持了莫霍—古板块折返模型和岩石圈俯冲消失模型。 3.昌宁—孟连缝合带的构造特点 昌宁—孟连缝合带在板块构造研究中已经提到,它是由缝合带和伸展构造带组成的。在昌宁—孟连缝合带的中部地区,大量的伸展基性岩脉和主骨架断层存在,显示该地区经历了中晚三叠世的漫长拉伸延伸活动,最终崩裂和形成岩石圈俯冲。该活动使缝合带内部形成一条伸展异常活跃的伸展构造带,该带内部均是伸展岩浆岩的独特地质环境。 此外,昌宁—孟连缝合带在古植物、古脊椎动物和古生物群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该地区曾经存在着大型陆生蝽类昆虫和鳖类等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些生物群化石在确定中国南方及与印度洋的原始岛弧构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该生物群化石的研究可为研究当时的生态及该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昌宁—孟连缝合带是中国南方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形成的过程揭示了南方古陆碰撞的历史。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缝合带和中国南方的地质演化历史,为中国南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