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载银抗菌剂在不同织物上的抑菌及水洗性能研究 载银抗菌剂在不同织物上的抑菌及水洗性能研究 摘要 纺织品成为一种主要的感染源,因为细菌可以在其表面存活长达数日。针对此问题,研发抑菌性能优异的载银抗菌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织物上载银抗菌剂的抑菌性能及水洗性能。首先,通过扩散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试了纯维酮(VN)、纯聚酯(PET)和纯棉(COT)织物上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在不同织物上,载银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接下来,我们对经过不同次数水洗后的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论经历了多少次水洗,载银抗菌剂仍能保持较好的抗菌效果。综上所述,载银抗菌剂在不同织物上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性能和水洗稳定性,可望在纺织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载银抗菌剂;织物;抑菌性能;水洗性能 1.引言 纺织品是传播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细菌能够在其表面存活并繁殖。这种情况对于医院、家居和服装行业尤为关键,因为它们与人体直接接触。传统上,传染病的控制主要依靠洗衣和消毒等手段,但这些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消除织物表面的细菌。因此,研发高效的抗菌剂成为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 银具有广谱的抗菌性能,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因此,将银用作抗菌剂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目前,有许多将银纳米颗粒或银离子复合材料应用于纺织品中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织物的抗菌性能上,而对于抗菌剂的水洗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然而,织物在使用中必然会经过多次水洗,因此抗菌剂的水洗性能对其实际应用价值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织物上载银抗菌剂的抑菌性能及水洗性能。通过扩散法和平板计数法测试了纯维酮(VN)、纯聚酯(PET)和纯棉(COT)织物上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对经过不同次数水洗后的织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载银抗菌剂、纯维酮(VN)、纯聚酯(PET)和纯棉(COT)织物。 2.2方法 2.2.1扩散法 将载银抗菌剂涂在不同织物上,放置在琼脂平板中央,并在温度为37°C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 2.2.2平板计数法 将不同织物浸泡在载银抗菌剂溶液中,然后将其放入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中。培养24小时后,使用平板计数法计算菌落数量。 2.2.3水洗性能测试 将经过不同次数水洗的织物浸泡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中,培养24小时后,使用平板计数法计算菌落数量。 3.结果与讨论 3.1抗菌性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论是纯维酮(VN)、纯聚酯(PET)还是纯棉(COT)织物上的载银抗菌剂都能很好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这表明载银抗菌剂在不同织物上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 3.2水洗性能 为了研究载银抗菌剂的水洗性能,我们对经过不同次数水洗后的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无论经历了多少次水洗,载银抗菌剂仍能保持较好的抗菌效果。这说明载银抗菌剂具有很好的水洗稳定性,适用于织物的长期使用。 4.结论 本研究通过扩散法和平板计数法测试了纯维酮(VN)、纯聚酯(PET)和纯棉(COT)织物上的载银抗菌剂的抑菌性能。结果显示,在不同织物上,载银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此外,无论经历了多少次水洗,载银抗菌剂仍能保持较好的抗菌效果。因此,载银抗菌剂在织物上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性能和水洗稳定性,可望在纺织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KimJ,etal.Antimicrobialfinishingofcottonfiberswithsilvernanoparticlesviainsitureduction.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2010,45(20):5439-5445. [2]ZhongC,etal.Antibacterialcottonfabricgraftedwithsilvernanoparticlesandquaternaryammoniumsalts.CarbohydratePolymers,2013,91(1):348-354. [3]JungYM,etal.The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highlyantimicrobialsilvernanoparticles-immobilizedcellulosefilmsviaconvenientwetchemicalprocess.CarbohydratePolymers,2013,92(2):201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