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触发器式取样器在深基槽浮泥取样中的应用 摘要: 深基槽浮泥取样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触发器式取样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取样工具,该工具可以可靠地进行深基槽浮泥的抽取,并且可以取得高质量的取样结果。在本论文中,将对触发器式取样器的设计、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将深入探讨该工具在深基槽浮泥取样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该工具优化取样过程和结果。最后,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论证该取样器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深基槽浮泥、触发器式取样器、应用、优化、结果分析 引言: 深基槽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其涉及到的工程要求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工程难度。在深基槽工程中,取样是极为重要的过程。正确的取样和测试是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 触发器式取样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深基槽浮泥取样工具。该工具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四柱式的液压升降装置,控制取样器在一定速度下向下降落,触发器会在一定深度处自动拉动采样器逐个采集浮泥层样品,再调整采样器的高度。其标志性特点之一是能有效地降低钻孔作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工操作误差和采样不准确等问题,以此提高了浮泥采样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触发器式取样器在深基槽浮泥取样中的应用,以期为深基槽工程的取样过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1触发器式取样器的设计和原理 触发器式取样器的设计基于中空钻杆和四柱式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通过油泵、活塞和配流阀等动力部分来实现快速升降控制,以及调节采样器下行速度、高度和停留时间等。触发器采用机械式和电气式两种控制方式,可以自动化和手动化控制取样器运行状态。 触发器式取样器常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合金钢、高强度不锈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等,能够满足不同深度、不同地质层和不同采样要求的工程需求。 触发器式取样器在深基槽浮泥中采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依靠液压的力量和浮力的作用,使采样器完整地切割深度约在50-100毫米的浮泥层样品,并将其尽可能地储存在其中。同时,为了使取样者能在多种地质条件下准确地采样,采样器的压力设计必须要根据钻杆种类和钻孔深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取样器在各个深度的采样质量相对一致,深度分布均匀,以此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触发器式取样器在深基槽浮泥取样中的应用 触发器式取样器作为一种新型浮泥取样工具,其应用已经逐渐广泛。其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基坑工程和钻探工程中的浅层土壤样品取样,及钢板桩、壁板的岩土土样取样分析等。 2.1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基坑工程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的土壤和岩石的性质特点各异。为此,采用触发器式取样器进行深度采样可以减小操作难度和误差,并提高取样质量。由于浮泥的浮力较小,其一般主要属于高质量样品,尤其对于深度在10米以上或基坑土壤要求较高的钻孔取样是一大优势。 2.2钢板桩、壁板的取样分析 触发器式取样器在钢板桩、壁板的取样分析中的应用,可以直接对桩或者壁板周围的地层进行岩土性质分析,有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触发器式取样器的设计和原理特别适合于1-3米以下的浅层岩土分析。 3触发器式取样器的优化和结果分析 在触发器式取样器的使用过程中,对于采取措施的优化,会使得采样质量更加准确和可靠。针对不同的取样条件,可以实验出不同的取样方式,考察不同的取样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首先,可以考虑优化下行速度。如果下行速度设置过快,会使得采样器在下行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力,而且样品底部质量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较为适宜的下行速度是在0.2-0.5米/秒之间。同时,采样器的自重和尺寸也会影响结果,较小的采样器通常更适合进行较深层样品的采样。 其次,需要考虑采样器的设计和结构。采样器的设计参数、采样管口口径和采样模式均对采样结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采样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层条件调整采样器的设计参数,包括采样器的材料、采样管口径和样品底部的支撑形式等。 最后,整理触发器式取样器采取的样品结果需要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于样品的密度、水分含量、含沙量和质地进行化验检测,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含水比、物理参数和土壤力学参数等,为后续的岩土性质分析和数值计算提供依据。 4结论 本文对触发器式取样器在深基槽浮泥取样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实验结果,论证了该取样工具具有高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在进行深基槽浮泥取样过程中,需要考虑触发器式取样器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因素,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参考文献 [1]张永波,杨颖.现代土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王国良.岩土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粟同胜.基础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