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667662103667662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21)申请号201310618577.4(22)申请日2013.11.29(71)申请人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地址11604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科达路890号(72)发明人尹德才(74)专利代理机构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1233代理人郭丽华(51)Int.Cl.C21D9/32(2006.01)C21D1/42(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说明书2页附图5页附图5页(54)发明名称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57)摘要一种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基体也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是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同时矽钢片采用高磁通密度导磁片。本发明在现有感应器上设间距不同的矽钢片,即在现有电磁感应基础上通过增加磁场强度将高密度磁力线集中于R角处加深其透热厚度,有效地保证了惰轮中频淬火R角处热形规范,使淬火后的工件各处硬度分布均匀;本发明的感应器结构简单、易制作、拆卸和使用方便。CN103667662ACN103672ACN10366766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基体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工作部分与工件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基本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矽钢片开口宽度与铜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匹配,开口深度与铜感应圈宽度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厚度为0.15-0.20毫米超薄取向高磁通密度导磁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矽钢片端部与感应圈平齐,而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向惰轮外凸约2-3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两矽钢片之间的间隙设有相应厚度绝缘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感应圈设矽钢片的两端分别插接有开口宽度与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同的固定板。2CN103667662A说明书1/2页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热处理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工件进行淬火,应用范围比较广,其加热特点是透热深度大,一般在4-5毫米,甚至可达7-8毫米,它比较适合外形平整的工件。对于一些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为折线的工件如惰轮(≤Φ500)等,其凹角处(R角处)恰是重要工作部位,对其硬度深度要求比较高,要接近于其他被加热面的硬化层深度。由于感应器一般是采用开口环形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虽与工件被加热部分外形线相对应,但凹角处透热深度远不及其他被加热面处,由于透热深度不够,只能靠延长加热时间等办法传导透热,这样做的缺点是:1、工件被加热深度不均匀,导致工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甚至变形。2、浪费能源,增加加工成本。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惰轮中频淬火R角处规范热形使淬火后各处硬度分布均匀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0004]本发明的感应器基体也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工作部分与工件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基本相对应,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的若干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而与开口相反的一端则均朝向铜圈内。最好矽钢片开口宽度与铜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匹配,开口深度与铜感应圈宽度尺寸相匹配,使两者连接紧密。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被加热惰轮各处透热温度和深度相同,根据惰轮不同受热面,调整两矽钢片之间以及矽钢片与惰轮之间的距离,即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最好两矽钢片之间设有相应厚度的绝缘板,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同时矽钢片采用高磁通密度导磁片并且是最佳厚度为0.15-0.20毫米薄导磁片;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矽钢片端部与感应圈平齐,而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开口深度大于其他部位矽钢片开口深度2-3毫米,这样可使R角处的矽钢片较其他部位的矽钢片向惰轮外凸约2-3毫米。[000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在现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