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寒冷地区被动式建筑的设计与应用 寒冷地区被动式建筑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随着能源资源的稀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被动式建筑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设计理念,逐渐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应用。本文以寒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被动式建筑在寒冷地区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实践,分析了其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舒适性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寒冷地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舒适性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和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建筑设计过于依赖人工供热和空调设备,不仅能耗较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此同时,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也使得节能建筑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设计理念,被动式建筑在寒冷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二、被动式建筑的设计原则 被动式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利用自然资源和内在能源,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材料选用、朝向和通风系统等来实现能源节约和舒适性的最大化。在寒冷地区,被动式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朝向和布局:合理选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在寒冷地区,南北向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阳光和利用passivelyheating。 2.绝热设计:使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散失。这包括使用保温材料、双层窗户和门、穿越层等。 3.通风系统: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能耗和维持舒适。 4.被动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寒冷地区,可以通过使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采暖系统等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能耗。 三、被动式建筑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实践 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已经在许多寒冷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 1.挪威斯瓦尔巴特能源自给自足建筑:这座建筑利用了最先进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和技术,在北极地区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通过有效的绝热设计和太阳能集热系统,该建筑可以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实现舒适的室内温度。 2.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被动式建筑:该建筑利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绝热设计,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实现了较低的能耗。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 3.中国北方被动式建筑:许多中国北方城市已经开始推广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绝热设计,这些建筑在冬季保持室内温暖,在夏季保持凉爽。 四、被动式建筑的优势 被动式建筑在寒冷地区有如下优势: 1.能源节约:被动式建筑利用自然能源和内在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实现显著的能源节约。 2.环境保护:由于能源消耗的减少,被动式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大大减小,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3.舒适性提升:被动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室内舒适性的提升,通过合理的温度调节、通风系统等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五、被动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被动式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它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1.技术难题:被动式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培训。 2.经济成本:尽管被动式建筑可以实现显著的能源节约,但其初期投资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 3.社会认知:被动式建筑的概念在一些地区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被动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六、结论 被动式建筑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寒冷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被动式建筑可以实现显著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舒适性的提升。然而,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被动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寒冷地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Cuce,E.,Atasu,S.,&Atakin,A.(2013).PromotingSustainableHeatingandCoolingSystems:TechnologyAdoption,EnergySourceUtilization,andClimateChangeMitigation.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60,168-177. 2.Hui,S.C.M.,&Wong,L.T.(2012).AReviewonSustainableDesignofBuiltEnvironmenttoMitigateHeatingEnergyConsumptionforSustainableEnvironmentinColdClimate.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16(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