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 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 摘要:近年来,人脸识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身份认证等领域。而在人脸识别中,特征提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将图像转换为频域子带,并利用余弦变换对子带进行细化,最终提取出具有较好判别性的特征向量。实验证明,该方法在LFW人脸数据库上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用于安防行业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还可以用于银行、机场等场所的身份验证。而在人脸识别的技术中,特征提取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方法,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2.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是一种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将信号或图像转换到频域上。在人脸图像处理中,小波变换可以将图像分解为各个不同频率的子带。通过对子带的细化处理,可以提取出图像的局部特征。 3.余弦变换 余弦变换是一种将信号或图像转换到频域上的方法。在人脸图像处理中,余弦变换可以将图像分解为一系列正交的基函数。通过对余弦变换系数的计算和处理,可以提取出图像的全局特征。 4.Fisher脸识别 Fisher脸识别是一种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它通过最大化类间散度和最小化类内散度的方式,找到最佳的投影方向,从而提高人脸图像的判别性。 5.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图像预处理:对输入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等操作,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2)小波变换: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图像的频域子带。这些子带包含了不同频率的信息。 (3)余弦变换:对每个小波变换后的子带进行余弦变换,得到相应的余弦变换系数。这些系数可以表示图像的全局特征。 (4)特征提取:根据Fisher判别准则,计算得到各个子带的区分度。选取具有较高区分度的子带系数作为特征向量。 (5)分类识别:使用训练集中的特征向量进行Fisher脸识别训练。对于测试集中的人脸图像,计算其特征向量,并与训练集中的特征向量进行比较,选择最相似的训练样本进行分类识别。 6.实验与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在LFW人脸数据库上进行了实验。该数据库包含13,000个人的人脸图像,其中每个人的图像数量不等。我们选取了其中的500人作为训练集,另外500人作为测试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LFW人脸数据库上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7.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余弦变换的Fisher脸识别方法,实验证明了其在人脸识别中的有效性。然而,本文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光照变化和遮挡的鲁棒性不够强。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算法,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参考文献: [1]YangJ,ZhangD,YangJY.gaborfeaturebasedrobustfacerecognition[C]//2004Proceedingsofthe1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tternRecognition(ICPR'04).IEEE,2004:469-472. [2]MaL,GuoL,ZhangD.Alocalgaborbinarypatternhistogramsequence(LGBPHS)–basedapproachforfacerecognition[J].Patternrecognition,2010,43(5):1638-1648. [3]LeeKC,HoJ,KriegmanDJ.Acquiringlinearsubspacesforfacerecognitionundervariablelighting[C]//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MachineIntelligence.IEEE,2005,27(5):684-698. [4]BelhumeurPN,HespanhaJP,KriegmanDJ.Eigenfacesvs.Fisherfaces:Recognitionusingclassspecificlinearprojection[J].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1997,19(7):7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