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其中,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人类健康、生物圈、气候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南京作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市之一,其大气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以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成因和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和对策建议。 一、气溶胶的概述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一般小于10微米,也有大于10微米的,它们既可来自自然界的尘埃、花粉、海盐等,也可来自人类活动产生的烟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根据起源和成因不同,气溶胶可分为天然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天然气溶胶来源于自然界的自发过程或人为干扰的影响;人为气溶胶则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 气溶胶有着重要的生物、环境和气候影响。它们能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物圈平衡,对大气成分的稳定和能量平衡产生影响。气溶胶还是大气光学与辐射传输的重要参数,其分布与性质是模拟和预测大气气体、云和天气的基础。因此,气溶胶的成因和影响研究,对改善大气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二、南京地区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研究 1、南京地区气溶胶多元素分析 气溶胶成分是气溶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一次针对南京地区气溶胶的研究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主要元素为Si、Fe、Al、K、Ca等,元素相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i>Fe>Al>K>Ca>Na>Mg>Pb>Cr>Cu>Zn>Cd>Ni>Mn>Ti>V。分析发现,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成分的来源存在着明显的自然与人类活动排放的区分。其中,颗粒物中铝、钙、镁、钾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植被生物及其它自然环境中较丰富的物质。而铁、铜、锰、铅、锌、镉等元素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南京地区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水溶性无机离子是指气溶胶在空气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无机化合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氯离子、铵离子和钙离子等。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来源于大气自然沉降和人类活动排放。2013年,一项南京市主城区和郊区大气气溶胶化学内容的研究表明,水溶性离子在气溶胶中所占份量比重很高,依次为硫酸盐、硝酸盐、氯离子、铵离子和钙离子,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最主要的化学成分。 3、南京地区气象条件对气溶胶的影响 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气溶胶含量的重要因素。2016年,一项南京市气溶胶变化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大气颗粒物有着较强的影响。在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微小的气溶胶颗粒易聚集成为大颗粒沉降于地面,导致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下降。而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颗粒物在空气中容易悬浮和扩散,导致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增加。 三、南京地区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成因和影响 1、人类活动排放 南京市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交通繁忙的城市之一,大量车辆排放和工厂废气、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的排放都会造成大量气溶胶和无机离子的嫁接,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2、自然环境贡献 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对大气气溶胶和无机离子有一定的贡献。在春季和夏季,南京市的气溶胶浓度通常会相对较高,主要因为来自黄土高原和戈壁沙漠的气溶胶通过东南风输送到南京市,导致了气溶胶在南京市内的累积和沉降。 3、健康影响 南京市不良大气气象环境常常导致健康问题,与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直接相关,如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等。另外,大气气溶胶的成分还能对紫外辐射的吸收率起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气溶胶的成分和含量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等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建议和对策 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对于南京市的大气环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排放是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加强机动车还车尾气排放控制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这方面的污染。 3、加强大气环境监测 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源是控制大气污染的前提。应加强监测系统的建设,实时观测大气气溶胶和无机离子的浓度和成分,及时预警和治理大气污染。 五、结论 南京市的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表明,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主要成分的来源存在着明显的自然与人类活动排放的区分;在自然环境贡献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影响下,南京市大气气溶胶组分及其浓度不断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要的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必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