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因其优异的耐久性能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而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其主要表现在抗渗透性、耐化学侵蚀性以及抗冻融性等方面。然而,该混凝土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碱–骨料反应的抵抗性以及碱–骨料反应引起的开裂等。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应该关注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并为工程实践提供可行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抗渗透性,耐化学侵蚀性,抗冻融性 1.引言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工作性能等综合性能的混凝土。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60MPa,并以机制砂为骨料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在抗渗透性、耐化学侵蚀性以及抗冻融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1抗渗透性 抗渗透性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发现,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该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和粉煤灰等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其抗渗透性能。 2.2耐化学侵蚀性 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化学环境中的耐久性能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研究表明,该混凝土在强酸、强碱等酸碱腐蚀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抵抗性能。研究还发现,适量添加硅酸盐掺合料、粉煤灰等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化学侵蚀性。 2.3抗冻融性 抗冻融性是衡量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较好。该混凝土中适量添加减水剂、微矿粉等材料可以提高其抗冻融性能。 3.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耐久性能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首先,该混凝土在长期湿热环境下对碱–骨料反应的抵抗性较差,易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其次,部分碱–骨料反应引起的开裂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4.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改进方案 为了提高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首先,适量添加矿物掺合料和粉煤灰等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抗渗透性。其次,考虑适当减少混凝土中的钙含量,以降低其对碱–骨料反应的敏感性。同时,对于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碱质骨料,可以采取包覆处理或选择其他低碱质骨料替代。 5.结论与展望 本文综述了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并指出了该混凝土在抗渗透性、耐化学侵蚀性以及抗冻融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然而,该混凝土在对碱–骨料反应的抵抗性以及碱–骨料反应引起的开裂等问题上尚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未来的研究工作应该关注于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并为工程实践提供可行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TatsuoN,SachioS,SatoshiT.PerformanceofC60concretewithmicrofinecementandsilicafumeundersulfateattack[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1999,29(1):69-75. [2]YanP,SmolczykHG,LiZ,etal.Performanceofself-compactingC60concretewithmicrofineslag[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0,24(5):759-763. [3]LiY,LiJ,WuG,etal.InfluencesofmineraladmixturesonresistanceofC60salt-resistanceconcrete[J].JournalofBuildingMaterials,2002,5(4):373-376. [4]ShiC,WuZ,ZhangY,etal.PerformanceofC60concretecontainingflyashandgroundgranulatedblastfurnaceslag[J].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2003,25(3):29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