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特征生成方法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基于特征生成方法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摘要: 随着Android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使用,恶意软件也日益增多,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生成方法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静态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从Android应用的源代码中提取特征,并使用这些特征来训练分类器以识别恶意软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恶意软件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特征生成方法,静态分析,机器学习 1.引言 随着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用户越来越依赖于移动设备存储和处理个人敏感信息,例如银行账号、密码等。然而,相对于传统计算机,移动设备更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这给移动设备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恶意软件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相关工作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方法基于静态分析技术,从应用的源代码中提取特征,并使用这些特征来训练分类器以识别恶意软件。静态特征可以提供可靠和全面的信息,但缺点是无法检测动态行为。另外一些方法基于动态分析技术,通过监视应用的行为并分析其行为模式来检测恶意软件。动态特征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但是也有一定的性能开销。 3.提出的方法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生成方法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静态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对应用的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提取出一系列特征。 首先,我们对Android应用的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我们使用开源的静态分析工具,例如Androguard或Soot,来解析应用的Dex文件,并提取出关键信息,例如应用的权限请求和API调用。 然后,我们根据从源代码中提取的信息生成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权限特征和API调用特征。权限特征是指应用请求的各种权限,例如读取联系人信息、发送短信等。API调用特征是指应用使用的各种API调用,例如发送网络请求、文件操作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应用是否具有恶意行为的倾向。 最后,我们使用生成的特征来训练一个分类器。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例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通过分类器的训练和测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准确度较高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模型。 4.实验结果 为了评估我们提出的方法的性能,我们对大量的Android应用进行了实验。我们使用了公开可用的Android应用数据集,并手动标注了每个应用的恶意性质。然后,我们使用我们提出的方法进行训练和测试,并评估了模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在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与一些传统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在准确性方面有所改善,并且可以有效识别最新的恶意软件变种。 5.结论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生成方法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静态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对应用的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生成一系列特征,并使用这些特征来训练分类器以识别恶意软件。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在恶意软件检测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方法,同时探索其他特征提取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以提高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的性能和效果。 参考文献: [1]KimH,SongH,YangE,etal.Earlydetectionofandroidmalwareusingstaticfeatureextraction[J].Computers&Security,2013,39:151-168. [2]ArpD,SpreitzenbarthM,MalteB,etal.Drebin:effectiveandexplainabledetectionofandroidmalwareinyourpocket[C]//2014NetworkandDistributedSystemSecuritySymposium.2014. [3]RastogiV,ChenY,enieuRLD,etal.Appsplayground:automaticsecurityanalysisofsmartphoneapplications[C]//Proceedingsofthe19thAnnualNetwork&DistributedSystemSecuritySymposiu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