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聚丙烯无纺布抗静电接枝工艺 引言 无纺布是一种重要的非织造布,具有柔软、透气、舒适、防水、防震、隔音、隔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卫生间用品、家庭纺织品、农业面料等领域。然而,由于无纺布的导电性较差,容易受到静电影响,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吸附灰尘、影响产品品质等。因此,如何提高聚丙烯无纺布的抗静电性能,成为该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无纺布:选用聚丙烯无纺布作为测试材料。 HEMA:氢氧甲基丙烯酸,接枝聚合的单体。 EGD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交联剂。 APS:过硫酸铵,引发剂。 水:用于制备接枝溶液。 方法 表面接枝法制备接枝无纺布 将聚丙烯无纺布切成正方形样品(2cm×2cm)。制备接枝溶液,称取HEMA、EGDMA分别为0.0314mol/L、4.714×10-3mol/L,加入适量水进行溶解,然后加入APS作为引发剂,调整其浓度为1.2×10-3mol/L,搅拌均匀。 将聚丙烯无纺布样品浸泡于接枝溶液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4h。然后将接枝样品用水和乙醇反复洗涤,直至取出的液体pH值接近于中性。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接枝工艺 通过单因素法探究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初始pH值对接枝率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响应面的范围。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响应面模型,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表1Box-Behnken设计表格 试验方案 为了寻找最优条件,需要寻找为最小化选定因素的平均值和方差的点,即寻找响应表面的极小点。在本实验中,最小值定义为抗静电性能最强的最小接枝率。 结果与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中,我们发现模板温度对接枝率有极大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接枝率也逐渐上升,但当温度达到90℃时接枝率反而下降;单体浓度与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小,总体来看,单体浓度越高,接枝率越高,并且当单体浓度为0.0314mol/L时,接枝率最高;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影响不大,但可以看出从2h到4h,接枝率在增加;引发剂浓度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接枝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当引发剂浓度达到1.2×10-3mol/L时,接枝rate反而减少;初始pH值对接枝率的影响不明显,在实验中可以省略。 响应面结果 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了响应表面的回归方程: y=53.864+3.996A+5.120B+2.910C−1.048AB−4.101AC−2.359BC−5.111A2−9.784B2−2.098C2 其中,A、B、C分别为模板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 通过响应表面和回归方程,可以得到最优条件:模板温度为70.63℃,单体浓度为0.030mol/L,引发剂浓度为1.1×10-3mol/L。在最优条件下,抗静电性能最强,接枝率为68.25%。 讨论 本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聚丙烯无纺布抗静电接枝工艺,确定了最优条件,得到了68.25%的接枝率。与单因素实验相比,响应面分析法可以更全面地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然而,本实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未考虑接枝无纺布的使用环境、可能存在的缺陷等。因此,对于聚丙烯无纺布的抗静电接枝工艺,还需要在更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 结论 本实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聚丙烯无纺布的抗静电接枝工艺,得出最优条件:模板温度为70.63℃,单体浓度为0.030mol/L,引发剂浓度为1.1×10-3mol/L,此时接枝率为68.25%。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完善该技术,以适应更多实际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