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外贸易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试图通过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浅析进出口贸易在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与地位。融入世界经济是装备制造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是我国的一个大型的装备制造企业。所谓装备制造业是指重大的先进的基础机械,制造装备的装备;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国民经济各部门、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上海电气的产品涵盖了装备制造业的大部分产品。上海电气2009年工业销售收入898亿元人民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以及产业国际化已是必然的趋势。上海电气继成功收购日本秋山国际株式会社、德国沃伦贝格机械公司、日本株式会社池贝后又于2010年成功收购了美国高斯国际有限公司。利用国际分工,扩大优势产品生产,缩小劣势产品生产,并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产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加快经济发展,使上海电气的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上海电气的进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增长,在质量上也有明显的提高。上海电气通过进出口贸易,促使整个企业经济协调发展。随着企业外向度的不断提高,上海电气进出口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800万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从而使进出口贸易成为上海电气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进出口贸易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进出口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进出口贸易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强了装备制造业国际的竞争力。随着企业比较优势的变动,产业结构也不断趋于优化。同时,通过出口导向战略,依托产品出口层次的递进,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上海电气一些企业的产品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技术和质量水平,这与上海电气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上海电气的发电设备不仅在国内发电设备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可喜进展。上海电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梯,不仅在国内专有4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席之地。上海电气的海立压缩机,在国内外冷冻领域占有很大的份额。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上海电气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依然没有减慢。上海电气与世界领先、具有众多优良业绩的德国KSB公司签署了包含核电主泵在内的“上海电气与德国凯士比合资生产核电泵阀的协议”。同时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了主泵电机的合作意向书。上海电气起重运输机械厂出口韩国为100万千瓦核电站配套的4台350吨环行核电起重机组,是与美国PAR公司合作制造的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核电起重机组。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承接埃塞俄比亚BBDA400KV输变电工程合同金额为亿余美元。斯里兰卡PUTTALAM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和1×300MW燃煤电站项目送变电工程含115公里220KV双回输电线路和3座220KV变电站,两个项目合同总金额约14亿元人民币。3月份上海电气与博茨瓦纳Meepong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成为博茨瓦纳MEP能源项目:燃煤项目电站和输电线路总承包商,合同总额为亿美元,创上海市单个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历史新高,标志着上海电气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提升经营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都标志着上海电气下决心开发和培育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产品。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出口效益,从而有利于产业的升级。通过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品牌产品,利用核心产品创立上海电气企业品牌形象,最终提高企业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缩短上海电气与跨国装备制造企业的距离,促进产业升级。这也是国际上跨国公司用来取得竞争优势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打造集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货物运输和集中采购的服务平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外贸专营权的放开,使得生产企业可以绕过中间环节自营出口。上海电气的进出口贸易,也经历了从千军万马搞进出口即下属的大部分企业成立了进出口公司或进出口部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当时上海电气下属的一家专业外贸公司出口业内产品的比重从60%下降到最低时的10%左右。许多企业成立了自营进出口公司或进出口部,尽管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很多自营出口企业没有影响力的品牌、技术,拿不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口又达不到一定的量,再因为在经营模式上还是传统的外贸企业从事中间商业务的本质,即“买断”或“收购”加价以后再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