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八上《枣核》案例一则 一、背景分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课堂的中心,拥有对课堂掌控的绝对权力;而学生是被动的,是课堂的配角,围绕着教师的设计展开学习。传统课堂教学重视课堂预设,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课堂教学做详尽的准备。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按教师的预设有条不紊、一帆风顺地进行,偶有一点波澜,在老师权威的干涉下,也会风平浪静。但随着课改的深化,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常常在课堂上会碰到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这一“节外生枝”往往打破了原本精心预设的课堂流程,甚至影响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广大教师都明白这“节外生枝”正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而新课程从生命的角度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就要求老师们对课堂上“节外生枝”不要视而不见,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要积极引导,注重生成,合理利用生成。在教学《枣核》一文时,我对此深有感触。 二、案例描述 这已是《枣核》的第二课时,在经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后,我设计了一个细部探究的环节,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作者的情感。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下面这个问题上,似乎遇到了一些障碍。 我问:“作者在第七段写到lsquo;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rsquo;,缺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缺的是家乡的东西。因为文章后面写到lsquo;年纪越大,思乡越切rsquo;,他思念家乡,当然缺家乡的东西。” 我说:“根据原文回答问题,思路是对的。但lsquo;家乡的东西rsquo;这个答案太模糊了,有谁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生:“文章说lsquo;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rsquo;,通过这句话和lsquo;心境rsquo;这个词,我觉得作者缺少的是一种感情上的东西,比如亲情什么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 因为这个题不是我这节课的重点,我的重心放在对具体词句的领会上,学生答到这已算可以,我就小结了一下:“这个同学说的很好,作为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侨,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对故乡的思念是物质生活不能替代的,他心中渴求故土给予他内心的温暖和慰藉,他需要精神上的寄托,这也正是他缺少的东西。 “我觉得他缺少的是枣树。”我话音刚落,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这句话引起班里哄堂大笑。我很诧异,想立刻纠正他的错误认识,但我看到他涨红的脸上充满了自信。我觉得他应该为自己的答案找到了充分的依据,我决定给他机会谈谈自己的理由。 这个学生说:“文章从开头就写到朋友索枣核,这段也写到他想枣树,所以才要枣核试种,不正表明缺的是枣树吗?” 他的话貌似合理,其实很牵强,但如果我断然否定他的理解,他也难以接受,而且他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我觉得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答案的漏洞更好一些,于是我说:“刚才有很多同学笑了,看来你们认为他答错了。现在他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那你们有理由反驳他的答案吗?” 生1:“不可能是枣树,文章除了写他想枣树,还写到他想厂甸,想隆福寺,难道他还缺厂甸和隆福寺。” 生2:“我觉得朋友种枣树只是寄托一种思乡之情,枣树只是思乡的载体,他缺少的不是枣树,而是一种感情和精神。” 生3:“文章的中心一般在结尾体现,文章结尾谈到民族感情和依恋故土,这都与感情有关,完全没有提到枣树,所以朋友缺的决不是枣树。” 其他同学也谈了很多,有内容上的,有写法上的,听了同学们的分析和理解,那个学生慢慢释然了,认可了同学们的说法。在学生谈理由的过程中,他们充分阅读了原文,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尽管与我的预设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差异,但却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学效果要远远好过我的预期。 三、课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老师必须善待学生的“节外生枝”,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学生的“节外生枝”,就是他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由于学生受自身知识的局限,这种理解和感受或许是错误的,但也是学生的个人阅读所得,理应得到尊重。如果老师充耳不闻,甚或是当头棒喝,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还会扼杀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qing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主张,爱护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有时会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实,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就是所谓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一种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