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标题: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食品速冻是一种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能够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保持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以及方便食品的加工和消费。本文综述了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速冻原理、传热传质机制、速冻设备以及模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在食品速冻方法方面,研究者提出了多种速冻方法,如冷冻、冷冻干燥、超声波速冻等,通过不同的速冻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速冻效果。而在模拟技术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模拟食品的速冻过程,提高速冻效果和工艺控制。然而,在食品速冻与模拟技术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速冻设备的精细化控制、速冻效果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速冻对食品品质和营养的影响等。 关键词:食品速冻、模拟技术、速冻方法、传热传质、速冻设备 1.引言 食品速冻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保鲜技术,具有延长食品保鲜期、保持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方便食品加工和消费等优点。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综述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食品速冻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2.速冻原理及传热传质机制 速冻是指将食品迅速降温至冰点以下,并保持在低温下的一种方法。速冻的原理基于传热传质机制。在速冻过程中,食品中的水分会逐渐凝结成冰,导致食品内部的温度降低。同时,冻结的过程会产生冰晶,这些冰晶能够导致水分从食品中脱离出来,从而加速水分的迁移。因此,了解速冻传热传质机制对于改进速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速冻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速冻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食品和优势。其中,最常用的速冻方法是冷冻,该方法使用低温环境使食品迅速冷却,并形成冰晶。此外,还有冷冻干燥、超声波速冻等速冻方法,它们通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效应实现速冻的目的。这些方法在速冻效果、加工过程和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速冻方法。 4.速冻设备的研究进展 速冻设备是保证速冻效果和速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常见的速冻设备有冷冻器、速冻机和速冻室等。这些设备的研究重点是提高设备的速冻效果和工艺控制,如通过优化设备结构、改进传热传质效果以及加强设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高速冻设备的性能和效益。 5.模拟技术在速冻过程中的应用 模拟技术在食品速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模拟食品的速冻过程。模拟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食品速冻的机理、传热传质特性和运动规律,从而优化速冻条件和控制速冻过程,提高速冻效果和质量。 6.食品速冻与模拟技术研究中的挑战与展望 虽然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速冻设备的精细化控制是一个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设备的控制系统和运行机制。其次,没有统一的速冻效果评价标准,导致速冻效果的比较和控制存在困难。此外,速冻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影响机理,以确保食品速冻的安全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从提高速冻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制定统一的速冻效果评价标准和研究速冻对食品品质和营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相信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探索,食品速冻方法与模拟技术的应用将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FidalgoFerreiraI.Novelfoodprocessingtechniques:Thepotentialofhighhydrostaticpressure(HHP)forimprovingthequalityoffrozenfruitsandvegetables.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21,143:110230. 2.FuH,ZhangM,XuMJ,etal.Sono-freezingmechanismanditseffectontextureandmicrostructureofzucchiniundermoderatehigh-frequencyultrasoundpowerwithpreheating.LWT-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20,131:109657. 3.ZhangH,YaoX.Enhancedheattransferinmicrowave-assistedfreezingoffoodmaterials:Areview.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8,107:65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