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分析 摘要: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受阻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受阻。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银行业不良资产攀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和央行冲销过剩流动性的成本上升以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等将会加大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应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准备金。关键词:流动性过剩;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银行不良资产;社会保险基金一、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复杂性1.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其表现。流动性过剩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流动性资产,通常是指可用来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二是指流动性能力,即获得高流动性资产的能力。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截至2006年8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达到10.5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4%;存量的贷存比为67.6%,新增量的贷存比为47%。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约为2.3万亿元,并持有7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资产。尽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资产多元化,贷款的比重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资产尚未实现多元化,资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低收益的流动性资产对高收益的贷款资产的替代,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受阻。就整个宏观经济而言,说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受阻。2.流动性过剩的成因。首先,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导致大量的境外资金以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外汇占款增加,相应推高了基础货币的供应量。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家庭和企业被迫过度储蓄。其次,投资的长期高增长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下降,导致有效贷款需求下降。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幅之间的“剪刀差”的缩小表明下游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第三,住房和汽车等消费贷款需求下滑严重。国家为挤压房地产泡沫,相继实施有关举措,提高贷款利率并对炒房者开始征税,银行的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开始出现萎缩;石油价格的上涨,汽车消费成本开始升高,导致我国汽车消费呈下降趋势,汽车消费贷款也开始下滑。[1]3.流动性过剩的复杂性。2006年二季度以来,央行加大了收缩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力度,流动性过剩有了一定程度缓解。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境内股市回升态势有助于缓解境内流动性过剩。但是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不会一蹴而就,出口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资本市场完善和银行业务的创新仍需时日,因此,流动性过剩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二、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放大我国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及各种金融机构因破产而可能引起的政府支出,社会保障欠账,财政部以外的中央政府部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粮食挂账和供销社挂账等。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将会放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1.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后扩张贷款的动机增强。巨额的不良资产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占比出现了持续“双下降”(见表1),2006年第二季度,两项指标分别为10557.6亿元和9.47%。但是不良资产的下降与不良资产的剥离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次明暗注资密切相关。表2列出了1998年以来,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和不良资产的剥离情况。虽然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暂时不会形成财政负担,但最终不能回收的部分将构成政府的债务。截至2005年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积处置不良资产8897.5亿元,占购入贷款原值的66.74%,资产回收率只有24.58%,其中75.42%的处置损失是由财政承担的。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后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为增加盈利将出现过度竞争,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从而降低资产质量的情况。扣除剥离因素,200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出现反弹就证明了这一点。2.地方政府追逐地方利益导致投资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规定向债权人偿付资金的义务。由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缺乏约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全国省级政府的负债约为3000亿元,县(市)级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保守估计为2500亿元,乡镇村级的负债超过6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要求地方银行或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给予信贷;二是由地方政府通过其所有或控股的公司举债。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受国